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新闻

湖南:浴“水”重生——芷江河长制工作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掠影

2020-10-30 10:00 来源: 中国水利报

  “现在河水更清澈了,鱼虾更多了,两岸更绿了,我们老百姓的心情也变得更舒畅了……”10月26日清晨,在芷江水二桥散步的市民邓开军向记者介绍,他在河边住了20多年,河水变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感触颇深。

  金秋时节,行走芷江,抬头便是湛蓝的天空,低头可见清澈的河水,还有不时映入眼帘的河塘水系。自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以来,该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强化水岸同治、源头治理,构建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机制,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一幅绿水青山、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正在芷江2099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铺展开来。

  “破而后立”解河忧

  芷江境内有水、清水江、辰水三大流域,河流总长1468公里,塘库堰坝星罗棋布。近年来,该县先后设置县乡村各级河长396名、河道管护员255名和县级河长助理16名,不断巩固完善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设置河道警长230名,实现河道警长制与河长制无缝连接;设置村级河长工作站196个,筑牢基层河长战斗堡垒;建立起无人机巡河常态化制度,充分发挥专业测绘无人机作业优势,做到河流监管无遗漏、问题无死角。

  统筹上下游,实行多部门联合执法,及时消除影响河道行洪的安全隐患。该县先后开展水上餐饮平台及浮动设施、网箱养殖、“清四乱”和“僵尸船”清理专项整治,取缔水上餐饮平台、浮动设施,拆除县域内沅水及水流域主行洪区网箱、抬网,拆除河道管理范围内临河吊台、砂石加工设备,对“乱堆”临河砂石加工场进行专项整治,通过多管齐下,水河实现畅通无阻。

  “请问我们修建农家乐需要办理什么手续?”原个体户张树清向餐饮船治理领导小组法规组工作人员询问水上餐饮转移经营的相关政策。

  “修建在哪个位置?我先到相关部门给你了解下。”整治期间,在工作人员的耐心工作下,张树清消除了上岸之后的后顾之忧,成为第一批主动退出水上餐饮的个体户。而今,张树清已有了自己的农家乐,生意比以前更好了,一家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根据河长制工作要求,芷江进一步加大餐饮船专项整治力度,依法全面取缔了存在安全隐患、污染水体的水上餐饮场所,引导经营户规范、守法经营,切实保护水域环境,保障水上交通和行洪安全。同时,该县在全县所有天然水域全面禁止渔业资源生产性捕捞,有效恢复全县重点水域水生生物资源,加快水域生态环境修复。

  “水岸同治”护生态

  还水洁净,治理河流污染刻不容缓。该县坚持水岸同治,实行水上问题岸上解决,标本兼治,不断加大推进水河两岸治理力度。该县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河道砂石资源全面禁采,取缔水河流域采砂船、运砂船,拆除清水江流域跨境非法采砂船。严厉打击非法捕捞作业,全面清理整治“绝户网”,扎实开展养殖污染专项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投资1.9亿元实施城区雨污截流和城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关停两家城区高污染、环保未达标企业;完成小溪黑臭水体治理。建成水土保持生态公益林5.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石漠化达2万亩。通过多措并举,该县森林覆盖率达70.1%,水土流失累积治理率达90%,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水河长期保持在三类以上水质。

  该县还出台了《芷江侗族自治县建立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激励补偿机制实施方案》,与上游的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下游的鹤城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深化推进治水激励政策,落实流域生态保护常态化制度。强化科学治水,严格小水电整改。截至目前,该县29座农村小水电站已全面完成清理整改。

  在水河处,两岸的群众普遍反映:“自开展河长制工作以来,通过各级政府加大宣传、巡查力度,参与保护河流的意识已经深入民心。在村庄附近的河段明显没有垃圾了,也没有毒鱼炸鱼等现象,大家也在感慨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

  该县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方针,建立护岸长效机制。先后实施和平湖“生态长廊”工程,综合治理沿岸生态环境,修建了一条18公里长的滨水风光带。全面公示各级河长信息,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河长“管、治、保”职责履行到位。健全河道长效保洁和社会参与机制,组建专业河道保洁队,常态化清理河岸及河面垃圾,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行集中环保处理,实现河岸垃圾不入河的治理目标。积极发动民间河长、河小青、护河志愿者等群众组织,组织开展“助力河长制、保护母亲河”等主题活动,营造“绿水青山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让河长制深入民心。

  “聚力兴水”促和谐

  “以前村部门口这条河常年浑浊,老百姓在河里养鸭也不好管。自从河长制乡镇样板河建设开展以来,河流环境治理的经费有着落了,我们也制定了村规民约,让老百姓自觉的不再把家禽放在河边饲养,共同维护门前河流的清澈。”禾梨坳乡古冲村村支书龙四清介绍,以前大家没有环保意识,觉得垃圾丢河里,涨水就冲走了,在河边养家禽也方便,久而久之河水变了味。

  河长制工作的开展彻底改变了这条乡级河流的面貌。现在,这条溪作为禾梨坳乡级样板河,其经验做法已经在其他类似河段推广。

  围绕水生态文明,建立生态样板美景。该县深入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水利风景区、样板河等建设,打造“和平名城、生态侗乡”城市名片。以生态立县为引领,围绕水河打造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完成31项建设项目、26项考核指标,顺利通过水利部、省人民政府组织的试点验收,2019年获批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以侗乡边城为文化主体,融合和平文化、水文化和多彩民俗文化于一身,创建集水利工程、生态观光、文化教育于一体,独具南方特色的和平湖水利风景区,荣获国家水利风景区。按照“河湖清畅、水净景美”标准,在全县共开展县级样板河、18条乡镇“样板河”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城乡环境治理等工作,统筹水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移民事务中心、城投等多部门资金实施“样板河”疏浚、清淤、加固、绿化、美化工作,全面提升河流水质、面貌。

  “人不负河,河定不负人”。芷江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各级河长“舞”水乐侗民,使得河湖水变清了,岸变绿变美了,曾经的环境痛点也变成了环境亮点、经济增长点,实现了生态修复良性循环,沿河湖受益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局面基本形成。如今,芷江河长制工作正从“有名”、“有实”走向“有效”,在实现“人水和谐”目标的蜕变中向纵深行进。

责编: 廖梦均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