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地方新闻

院士发声:抓好水利风景区建设,形成“水利+文化+生态+旅游”全域旅游格局

2020-12-02 16:38 来源: 中国水利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黄河三角洲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位置特殊,作用独特,占据重要的生态位置。

  东营市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实施《东营市全面建设生态城市五水统筹治理规划(2019—2035年)》,统筹做好 “五水统筹”大文章,构筑生态城市“五水统筹”大格局,助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

  水资源配置体系

  实现高保障配水。严格落实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科学调度利用黄河、长江等客水资源。充分利用黄河入海流域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科学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发挥黄河三角洲生态用水的积极作用,全力保障区域水资源供给。完善地表拦蓄工程,增加地表供水量,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建设纳洪调蓄湿地,加大雨洪水资源利用力度,谋划实施了占地面积40平方公里的天鹅湖蓄滞洪工程,2020年6月底达到蓄滞4000万立方米雨洪水的条件,有效解决了城市生态用水需求。实施水源连通工程,实现全市及区域水资源统一调配。

  实现高品质供水。实施城乡居民饮水质量提升工程,制定三年实施方案,列入民生实事。2020年完成4处水厂净水工艺改造及全长250.2公里的12处供水管网维修改造项目。把饮水质量从“水源头”管到“水龙头”,做到“一个县区、一张水网、一个公司、一直管到户”,确保106项指标全部合格。稳步推动全市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全市供水优质化、供水管理专业化,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达到10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

  实现高效率用水。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定《关于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大农业节水挖潜力度,加快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推广农艺综合节水与水肥一体化技术,深入实施灌区节水配套改造。2020年大力实施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12月底前完成主体建设任务。推进工业节水提质增效,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用水工艺提升改造,实现高耗水行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降低到50%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以上,稳步提升中水利用率,实现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稳步下降。加强城镇公共用水与居民生活用水节约利用,强化城乡居民节水意识,大力开展全民节水创建行动,实现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到10%以下,城镇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5%以上。2020年,建成省级节水教育基地,东营市水务局在全省水利系统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率先通过节水型机关验收,东营市河口区顺利通过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验收技术评估。

  筑牢安全自然现代化的

  水灾害防治体系

  抓住全省加快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机遇,实施小清河流域防洪综合治理、防汛设施修复提升工程、北部防潮堤标准提升工程、防洪标准提升工程和抗旱调蓄水源工程,有效解决干旱水患矛盾。2020年汛前完成小清河干流及分洪道等8条主要河道治理主体工程,治理河道285.8公里,新建改建建筑物438座。小清河干流及分洪道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淄河、预备河、塌河(织女河、阳河)、支脉河4条主要支流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坚持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用生态的措施治理城市内涝。按照“雨水就近入河”“多建河道、少建管道”“多建植草沟、畅通道桥与水系连通渠道”“上分、中疏、下排、控水位”的思路,采取综合措施,实现“中雨不积水、大雨不成灾、暴雨保安全、雨水多蓄用”,将中心城内涝设防标准从整体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超50年一遇。2019—2020年实施了中心城79处积水点改造工程、16条水系贯通工程、57座泵站和45座泵井改造提升工程、67个内涝严重小区应急排水工程、68个沿河小区就近入河改造工程、总面积40平方公里的天鹅湖蓄滞洪工程,无内涝城市基本建成。

  健全城湿相融人鸟共生的

  水生态保护体系

  全力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在水系循环、水脉贯通、水体流动上持续发力,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推进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大保护,实施水系连通与水资源保障工程、大汶流区域循环水系工程、刁口河流路整治与生态修复等工程项目,形成黄河双流路入海的良好流域格局。2020年,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实现了人工控制漫滩补水,清水沟流路两侧漫滩补水面积达到18万亩,生态功能显著增强,区内鸟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再现了“鸟类国际机场”的壮美景观,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中国黑嘴鸥之乡”。实施城市景观区水生态工程,构建“环城-骨干-排涝-末梢”多级水网,促进水循环与水流动,定期开展生态补水,开展湿地修复,着力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鲜明城市特色。新建东七路湿地、五六干合排湿地、零排沟湿地,改造提升东三路湿地、东八路湿地、溢洪河湿地、垦利区西郊人工湿地等多个湿地,凸显“国际湿地城市”特色。实施内陆农田区水生态修复,开展河口区北部、垦利区东部和利津县北部区域盐碱化改良工程,开展农田尾水和农村生活污水末端湿地建设,实施河流、渠道水系绿化和生态护岸工程,打造内陆农田区生态廊道。实施滨海盐渔区生态化改造,发展“一水多用、渔盐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修复和维持底栖动物良好栖息地环境。严控滩涂湿地围垦,实施退养还滩工程,修复沿海滩涂湿地,开展滨海植被恢复和防护林建设,全面加强滨海湿地保护。

  完善海—河—陆三位一体的

  水环境治理体系

  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在治理城镇污染上,加快推进中心城广利河、溢洪河“两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实现小区、单位雨污分流综合改造达标。中心城“两河”及内水系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进入尾声,2020年12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中心城河道(水系)水质将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逐步向地表水Ⅳ类标准提升。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上,集中收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喷施农药,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2020年完成585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年度任务,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率达到51.5%,高于省定任务9个百分点。在治理工业点源污染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严格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在治理临海水域污染上,实施入海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强化近海湿地综合整治修复,持续改善入海河流水质。在加强水环境与河湖管理上,完善水环境突发事件预警监控体系及应急预案,提高水功能区保护能力,加大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力度,依法完成水域确权划界工作,深入开展“清违整治”,强化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管理,全面实现海陆统筹治理。

  打造彰显大河生态文明的

  水文化传扬体系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湿地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经济价值,大力推进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充分发挥水文化对全域旅游的影响带动作用。建立水文化遗产名录、数据库,设立黄河故道、黄河三角洲顶点标识,建设刁口河遗产廊道,切实抓好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水情教育基地建设,展示黄河变迁、治黄科技文化、河口生态文化等水文化内容,积极申报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抓好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唤起社会公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在天鹅湖蓄滞洪工程,设立了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五水统筹”教学点,推荐其申报全省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现场教学点。抓好水利风景区建设,形成“水利+文化+生态+旅游”全域旅游格局,彰显“黄河入海·我们回家”的黄河三角洲特色。(作者: 孙光辉)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11月27日

责编: 廖梦均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