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流日夜,山河焕新颜。
长江经济带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全国的“半壁江山”,它所承载的不仅有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也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答卷。
近年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水利部坚强领导下,围绕水利高质量发展“六条实施路径”和强化流域治理管理“四个统一”,全力推进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联合调度 大江安澜
长江水患,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长江委锚定“安澜长江”建设目标,加快构建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持续推进长江防洪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优化长江防洪总体布局,加快构建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在水利部的统一部署下,长江委集全委之力,启动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修编,科学审慎优化调整蓄滞洪区和安全区布局,推进洲滩民垸分类治理与管理,提出规划期内安澜长江建设顶层设计,目前已完成规划送审稿并报水利部。同时,长江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督促湖北、江西、安徽等省加快杜家台、康山、华阳河等蓄滞洪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流域防洪能力。截至9月底,杜家台蓄滞洪区蓄滞洪工程和安全建设工程总体形象进度达91%,计划于今年年底完工;康山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分洪闸主体工程完成40%;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工程湖北部分总体形象进度达82%,安徽部分总体形象进度达48%。
——加快建设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以流域为单元筑牢“三道防线”,努力形成贯通“云雨水”、覆盖“天空地水工”的完整监测预报链条,目前长江流域约3万个水雨情监测预报站点实现全自动化实时监测,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建设项目正在加快实施,流域监测站网体系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将大幅提升。
——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方式。长江委充分发挥长江防总平台作用,加快建立责任落实、决策支持、调度指挥“三位一体”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目前,纳入联合调度的水工程拓展至127座(处),流域防洪减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4年汛期,面对长江干流3次编号洪水、多条支流发生超历史洪水、部分地区反复遭受强降雨冲击的严峻形势,长江委坚持滚动会商研判、精准预测预报,系统、科学、安全、精准调度“最强防洪军团”——流域控制性水库群拦洪、削峰、错峰,53座控制性水库累计拦洪282亿立方米,最大限度减轻了洪涝灾害影响和损失。
特别是在今年“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长江委精准调度三峡及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洞庭湖水系水库配合拦洪,有效减轻洞庭湖区防洪压力。在应对今年汉江1号洪水过程中,长江委调度以丹江口水库为核心的汉江流域控制性水库群拦洪29.4亿立方米,避免了杜家台蓄滞洪区分洪道分流运用。
大美河山 只此青绿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快复苏河湖生态环境,长江委紧紧围绕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这一核心,将“共抓大保护”的初心使命“写”进母亲河的碧波中。
——加强重要河湖水生态保护修复,完成长江流域6条(个)跨省河湖36个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的核定,开展金沙江梯级、三峡水库和汉江中下游生态调度试验17次。目前,长江流域四大家鱼自然繁殖已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水平。
——强化河湖生态流量监管,每月向流域19省(自治区、直辖市)通报生态流量不达标情况,并督促开展处置。
——强化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及时办理涉河建设项目许可100余项,及时发现沿江省(自治区、直辖市)“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并督促整改。
——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印发增发国债丹江口库区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技术指导与监督管理工作方案,推进增发国债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截至9月底,完成治理任务2689平方公里,完成中央投资15.18亿元,约占中央投资总额的69%,对21个在建项目、10个自验项目开展现场检查核查。
如今,漫步长江两岸,水清岸绿、草木葱茏,江豚结伴出游、欢腾戏水,一片人水和谐的秀美景象。
长江之水 润泽华夏
围绕《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长江委以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配水通道为“纲”,以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为“目”,以控制性调蓄工程为“结”,深度参与国家水网建设规划,为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提供服务保障。
北上清流,是长江对北方最深情的守护。随着南水北调、引汉济渭、滇中引水、引江济淮等一系列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长江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水资源输出地,年引调水量约20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为沿线7省(直辖市)40多座大中城市1.85亿人提供稳定优质水源。
长江委全力以赴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畅通、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完成16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水网建设规划审核,推进西南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加快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指导鄱阳湖水利枢纽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保障工作水利任务落实;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管理,指导江西等5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2023年86个区(县)的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加强跨区域水资源丰枯调剂,指导加快引江补汉、滇中引水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全面增强供水保障能力,指导地方加快重点水源工程、重要水库建设……
水运连着国运。长江委正持续优化长江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布局,全面增强我国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
创新引领 数字赋能
数字技术,对话未来的语言。长江委乘着数字技术的东风,成立数字孪生长江创新团队,在流域智能监测感知、数据底板融合、数字孪生仿真、模型平台与知识平台建设、业务应用等方面全力开展创新研发,扎实推进数字孪生长江建设。
数字孪生丹江口、汉江、江垭皂市先后完成先行先试建设任务。数字孪生丹江口、数字孪生三峡被水利部评为“十大样板工程”。
2023年秋汛期间,丹江口水库首次运用数字孪生技术预演水库蓄水水量、水质、水域变化,支撑水库顺利达成满蓄目标,确保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水质、供水“三个安全”。
2024年主汛期,在防御长江3次编号洪水过程中,长江委充分运用数字孪生三峡防洪精准调度成果,预演库区淹没风险和拦洪削峰效果,助力流域水库群系统科学精准安全调度。
2024年7月,湖南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决口后,长江委运用数字孪生技术预演洪水演进情况,根据数字孪生江垭皂市预演结果实施拦洪调度,最大限度减少澧水入洞庭湖水量,助力险情处置顺利完成。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长江委正主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形势,加快构建具有“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长江体系。
协同治理 勇破藩篱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3周年,长江委紧扣依法治江主线,不断强化协同治理,凝聚治水合力,奏响长江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合奏曲”:
——推进立法建设。《丹江口水利枢纽安全保卫规定》已于2024年4月正式实施,标志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法治保障更为有力;《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已通过水利部部务会议审议。
——强化依法治江。开展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执法3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700余人次;结合采砂巡江执法,持续开展长江干流鄂赣、赣皖、皖苏省际边界辖区专项执法巡查。
——完善联合机制。健全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与武汉海事法院等多家单位签署《关于建立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府院联动联席会议机制的备忘录》;指导鄂豫陕3省公布丹江口水库库区及主要入库河流河长湖长名单,推进跨省河湖联防联控联治。
在法治护航引领下,万里长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以良法促善治的大好局面正铺展开来。
文化传承 义不容辞
长江,孕育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在灿若星辰的中华文化中如一条耀眼星河。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主体部分由长江委长江设计集团牵头设计,其设计理念就是以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为核心,还原浔阳楼、锁江楼、琵琶亭这些文化古迹的古韵。
大江奔流而磅礴,文明沉厚而隽永。长江委人牢记嘱托,提出长江水文化建设“一个体系、一个机制、一个模式、一批载体”的发展目标。
长江委持续推进长江水利遗产系统保护,启动了长江水利遗产调查摸底工作,调查挖掘汉江水文化遗产,深入挖掘百年水文站的历史文化底蕴,总结水库移民工作历史经验,组织探寻澧水“根脉”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同时,长江委制订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文化试点建设方案,实施完成汉口、宜昌、沙市等重点水文站点文化提升工程,建成长科院沌口科研基地“一广场两长廊”。还打造了陆水水利枢纽工程等4个国家水情教育基地、丹江口大坝等3个国家水利风景区,长江展览厅等3个特色展厅。长江设计集团设计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等工程受到广泛赞誉。
长江委联合湖北省政府、长江三峡集团主办的长江文化艺术季,引起强烈社会反响。长江水文化建设联盟联合湖北省委宣传部组织首届“长江好书”评选活动、召开第三届长江文化学术研讨会,备受社会关注。创作推出了《北流长歌》《水源赋》等一批富有感染力的文化作品。出版了《长江文化史》《长江这10年》《和平长江》等一系列文化精品图书,向国内外广泛传播长江水文化。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长江儿女将继续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不断开拓进取、奋楫争先,全力绘就一幅新时代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治江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