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实践探索

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水利贡献——山东省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建设见闻

2024-09-20 16:13 来源: 山东水利

建设国家水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

近年来,在水利部及山东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山东省统筹各种资源要素,全力支持现代水网建设,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水利贡献。

纵横辐射,防洪保安惠民生

中秋时节,在乐陵市丁坞镇生张村所在的跃丰河生张水利枢纽建设工地上,由乐陵市水安建筑安装有限公司组织的200多名建筑大军正在为泵站机房及进水池进行钢筋绑扎作业,一派繁忙。“生张水利枢纽共安装4个机组,总装机容量1120千瓦/时,设计过闸流量9.8立方米每秒,工程完工后将大大提高全市防洪排涝标准,并为灌区53万亩农田提供灌溉用水,同时为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乐陵市水利局二级主任科员朱书贵对记者表示。

朱书贵说,包括生张水利枢纽在内的跃丰河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7.8亿元,其中水利国债资金3.8亿元。实施跃丰河综合治理工程,旨在将乐陵市境内的德惠新河、马颊河、漳卫新河连接起来,形成水网。一旦流域中任何一条河流发生超警戒以上洪水时,通过水网水系连通工程进行分洪,可有效减轻洪水造成的灾害损失,确保城乡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乐陵市属海河流域,德惠新河流经南端,马颊河位于腹部,漳卫新河流经北部边界。全市干流流域面积1172平方公里。德惠新河、马颊河、漳卫新河在乐陵市总长度106.1公里。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至今,按照干、支、斗、农四级工程标准对全市河道进行了全面规划,先后开挖了跃丰河、跃丰一干、跃丰二干、前进沟、跃马河5条干沟,善化桥沟、朱集沟等50条支沟, 726条斗沟及2793条农沟,逐步健全了与河道相配套的各级排水沟网,形成了以“三河五干”为框架,50条支沟为脉络的纵横辐射的水系布局。

打通城区水系脉络,

破解生态“欠账”助力幸福河湖建设

在德州市减马横河西首,经过改建的白桥涵闸面貌焕然一新。前来采访的各路媒体记者赞不绝口。

德州市河道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吉贵对记者说,减马横河是连接减河与马颊河的重要通道,由于多年未治理,河道淤积严重,建筑物老化失修,防洪排涝能力严重降低。为解决德州市中心城区洪涝灾害、水资源紧缺、水生态脆弱等问题,2022年1月18日,德州市政府批复了《德州市城区水系连通规划》。计划总投资115亿元,其中水系连通54亿元,水城提升61亿元。规划目标是畅通城区“四纵、三横、二十七廊”【 “四纵”为南运河、岔河、减河、马颊河;“三横”为南横(沙杨河、头屯干渠、六五河),中横(横河、减马横河、齐庄北沟),北横(南干渠、北外环公路沟、避雪店沟);“二十七廊”为主城区27条支流河道】水循环脉络,打造“五湖四海兴安德、四水三廊润州城”生态水系格局。

通过打通城区水系脉络,可发挥出四个方面显著效益。一是在防洪方面,通过连通漳卫新河和马颊河,使漳卫新河向马颊河分洪能力由110立方米每秒提升到280立方米每秒,将极大减轻德州市中心城区、下游县市及滨州市防洪压力。二是排涝方面,通过清淤治理河道,建设配套泵站、水闸等建筑物,提高德州市中心城区排涝能力。三是在水资源调配方面,通过连通各河道,实现黄河水、长江水、雨洪水、再生水统筹调度,让水在网上动起来,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四是在城区生态改善方面,河道有了水,使过去生态退化的河道恢复生机和活力。

无独有偶。

在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镇,总投资3亿元的德州市城区河道引调水工程建设项目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德州市城区河道引调水工程建管处主任宋海山对记者说,德州市城区河道引调水项目暨美丽河湖建设工程是市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列入全省水利建设项目。工程位于德州市减河、岔河城区段, 2022年10月底开工,2023年9月底完成堤防等主体工程。工程严格按照漳卫新河达标治理要求,一是拓宽加固减河、岔河部分堤防28公里;二是原址原规模维修改造涵闸、泵站24座;三是建设水文化节点2万平方米,堤顶路两侧绿化17万平方米,种植行道树8000余株。

该工程建成后,将多位一体打造河道多种属性。

打造防汛抢险大道。原8米宽大堤加固至17米左右,岔河段6.5公里大堤培高0.6米,满足五十年一遇防洪要求,并恢复引调水和排涝功能。

打造运动大道。道路可举办国际马拉松、自行车赛,助力特色体育名城建设。

打造交通大道。连通岔河西快速路、G105、S101、幸福大道和减河东西快速路,沿途相当于修建了五座立交桥,形成一条35公里无障碍通行的南外环,助力沿线24座村庄乡村振兴。

打造林荫大道。分段设计“法桐大道”、“国槐大道”、“枫树大道”等九条特色林荫大道,建成德州本地树种“博览馆”。

打造文化大道。融入中华传统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水利文化等,提升大道文化内涵。

打造美丽幸福河湖。沿途滩地统一流转经营,规划种植观赏性经济作物,形成最美水利风景区,共创流域机构和地方政府合作共赢典范。

“三通六带、一网多能”,

以水网先导区创建为牵引高质量推进现代水网建设

德州市水利局负责同志对记者表示,德州水网是国家水网、省级水网的重要支点。在国家水网主骨架中,黄河、运河流经德州,南水北调“一干多支”,德州有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和潘庄、李家岸两条引黄干渠,山东“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水网总体布局中,德州据其五(黄河、漳卫河、马颊河、徒骇河、德惠新河)。

德州现代水网建设以“三通六带、一网多能”为主线,注重加强与国家、省级水网衔接。“三通”即疏浚拓宽河道实现河河畅通、建设河渠至水库专用管道实现河库专通、建设水库间连通工程实现库库连通,以“三通”补强水利短板,筑牢水网基础;“六带”即将河流治理保护与提升赋能相结合,一条河就是一条水资源保障带、一条防洪除涝带、一条生态宜居带、一条水陆畅行带、一条文化产业带、一条数字赋能带,通过蓝绿空间融合,开展一河“六带”一体化打造;围绕一张水网,不断完善水网空间结构,提升水网资源保障、防洪除涝、生态保育等传统功能,拓展水网交通、景观、文旅等综合功能,实现“一网多能”,全方位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通过“三通六带”把水串起来、把雨洪水蓄起来、把长江水用起来、把黄河水减下来、把地下水替代下来、把防洪能力提升起来,把水的综合效益发挥出来。

聚力拉动有效投资,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日,山东省水利厅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山东省以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为重要抓手,全力破解难点制约,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8月,全省完成水利投资540.21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落实到位资金565.07亿元,资金到位率80.72%。其中,120个国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国债资金125.21亿元,国债资金完成率79.6%,位居全国前列。东平湖老湖区洪水相机南排与京杭运河柳长河段航道“三改二”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小清河生态廊道工程部分开工建设,完成中小河流治理380公里,占年度任务的76%,威海长会口水库完成初步设计报告批复,临沂黄山水利枢纽工程、沂沭河雨洪资源利用东调工程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下一步,山东省将全力提速项目建设,指导市县逐项目优化施工安排和完成时限,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全年完成水利投资700亿元以上;加快重大水利项目论证实施,年底前力争开工威海长会口水库、临沂黄山水利枢纽工程,沂沭河雨洪资源利用东调工程年底前具备开工条件。严格水利项目国债资金使用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市县提高资金支付率。

责编: 廖梦均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