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重要专题--2016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领导讲话

在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水利部副部长 田学斌

2016-10-28 17:17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总结交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经验,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任务,推动水利风景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向新批准的第16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单位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水利风景区工作者致以亲切问候! 
        刚才,3个省水利厅、3个地市、2个国家水利风景区单位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云杰同志作了工作报告,部署了下一步的工作。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高度重视水利风景区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关于发展的新思想,为水利事业改革发展和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一,从建设美丽中国看,水利风景区是基础性的重要支撑。山川秀美关键在水,建设美丽中国关键也在水。水利风景区建设以水系、水域、水体为脉络,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独特的工程、资源、环境优势,统筹山、水、林、田、湖等资源保护,集中打造山水秀丽的美好环境画卷,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望。水利风景区已经成为国家自然保护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类型景区一道,为建设美丽中国发挥着基础性重要作用。 
        第二,从人民群众需求看,水利风景区建设是普惠性的民生福祉。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生活质量、生产发展息息相关,是最公平、最生态、最普惠的公共产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享有清洁卫生水源、人水和谐优美生态环境、内涵深厚水文化科普知识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树立了良好的保护水生态环境的理念,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弘扬文化”的重要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休闲、娱乐”优美宜居生态环境的同时,享受着“科普、教育、文化”的知识乐趣,是水利部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建设”精神的重要实践。 
        第三,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水利风景区建设是先导性的战略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发展水利风景区,利用水利的工程性和水体的润泽性、亲和性,合理推崇“爱水、护水、亲水”的鲜活生态产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投入青山绿水怀抱,回归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进而推进全域旅游良好发展,提升区域经济效益。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在此背景下发展水利风景区,不仅符合产业演进规律和趋势,符合市场发展需求,而且有利于“腾笼换鸟”、“引凤筑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第四,从水利脱贫攻坚战略看,水利风景区建设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十三五”期间,水利要承担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并明确提出要提高定点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性,着力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实现自我发展、参与发展、共享发展。建设水利风景区,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发展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水利风景资源,提供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产品,拉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直接或间接就业机会,进而实现精准扶贫目的。开展水利风景区扶贫,更好地发挥“山清水秀、生态良好、文化厚重”的特色优势,是让当地居民亲自参与并直接受益的造血式扶贫,带动性强、覆盖面宽、综合效益明显,成为水利扶贫攻坚的重要方式。 
        第五,从深化水利改革发展看,水利风景区建设是创新性的有力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水利改革发展注入了新内涵、提出了新任务。水利部明确提出要统筹解决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从过度开发水资源向主动保护水资源转变,从局部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加快实现人水和谐相处,推动水利走上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和保护水利风景资源,不仅能够保障水利工程的运行安全和防洪、灌溉、供水、发电、水资源调配等功能的充分发挥,而且能够运用系统治理手段,维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也能够引领水利工程建设朝着更加注重社会、生态、环境、人文等方向目标重视和考虑,更能发挥市场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形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消费模式。 
        二、强化管理,稳步推进水利风景区永续发展 
        截至今天,水利部已批准设立778个“国家水利风景区”,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带动了更多省级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在此情况下,如何确保水利风景区健康永续发展,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第一,高度重视水利风景区区域发展规划。规划是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牛鼻子”。水利部今年专门布置编制水利风景区10年发展规划,各流域机构、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结合加强河流湖泊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确立发展目标,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切实编制好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积极争取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结合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水库除险加固、水毁工程修复、河湖岸线保护管理等工作,充分融入生态和文化理念,为水利风景区建设提供帮助,创造条件,切实为积极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实践平台。 
        第二,认真编制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国家水利风景区单位要在审定批准后两年内完成总体规划编制。但目前,相当一部分景区未能达到此项要求。景区办要认真开展督查工作,严格督促前15批景区单位认真编制国家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并将规划完成情况纳入工作考核内容。加大指导力度,重点督促今年获批准设立的59家景区单位,力求在2018年底前完成规划批复工作。规计司、景区办已经建立了很好的规划联审机制,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审查力度,提高批复效率,让更多国家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落地实施。要下大力气监管规划执行情况,严查景区建设与运营是否按批复的总体规划实施,规划变更是否履行了有关程序,进一步强化景区规划的严肃性、约束性,严防滥开发、大破坏现象发生。 
        第三,严格监管水利风景资源。水利风景区运行好坏,直接关系到水利风景资源的保护与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要注意加强动态监管,确保国家水利风景区实现功能目标和发展规划要求,不断提升质量水平。为此,一方面要严格执行“景区自查、省厅复查、水利部抽查”的三级联动监管,对违规行为敢于“亮剑”,敢于说“不”,敢于淘汰退出水资源保护不力、水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措施不够,影响水工程安全运行、有违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规定的景区。另一方面,要积极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购置配备先进设施设备,建设水利风景区监管技术系统,开展景区远程监控,努力实现对国家水利风景区的动态监管,探索建立国家水利风景区淘汰退出机制。 
        第四,强化队伍建设和培训宣传。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水利风景区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它仍是个较新的领域,专业性强,是水利、生态、文化、园林、旅游、经济、管理等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复合,仅靠传统知识、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很难满足工作需要。要把景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主动和有关科研院所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管理人才。要加强从业人员岗位培训,通过举办景区规划、建设、运营与管理专项培训等,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广开门路,创新渠道,充分发挥网络、报刊、电视、广播、微电影等多种媒介作用,运用“互联网+”、手机APP平台,积极宣传景区公益性功能,大力弘扬先进水文化,全方位宣传水利发展成就。 
        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创新。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创新发展思路,探索发展模式,认真谋划水利风景区发展,集聚力量共同推动“十三五”水利风景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实现新跨越,努力为水利风景区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责编: 廖梦均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