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改革创新 推动升级发展
开创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新局面
四川省水利厅
近年来,在水利部的支持指导下,四川省水利风景区工作快速推进,100个景区达到省级以上标准,其中39个成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全省70%的水利风景区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78%的景区水质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2016年,全省水利风景区接待游客量超过2500万人次,实现经营性收入21亿元,综合性收入58亿元,带动就业人数7.1万人。“水润天府、自在四川”的品牌效应和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
一是创新发展思路,坚持规划引领。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省旅游发展委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四川省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5)》,选择了一批资源条件良好、山水文化丰富、河湖价值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2025年前,四川将重点打造岷江、嘉陵江、长江四川段三个重点风光带,并建成18个精品水利风景区、60个重点水利风景区、300个一般水利风景区,形成点线带面,辐射拉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水利风景区新局面。
二是发挥示范带动,促进提质增效。已完成《凉山州安宁河流域河湖公园建设总体规划》,并纳入到凉山州发展战略;雅安市将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与河长制、水利工程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将景区品牌打造与脱贫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实现融合发展;青川县成立了青竹江河湖公园领导小组,组建了青竹江河湖公园管理局,整合了多项文化元素,将青竹江河湖公园打造成了生态旅游目的地。
三是强化试点带动,开展先行先试。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省开展了水利风景区生态补偿试点,纳入《四川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改革工作台账》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印发了《四川省水利风景区生态补偿试点实施方案(试行)》,选取巴中化湖、开江宝石桥、内江黄鹤湖等国家水利风景区,探索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建立起“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协作”的多元化补偿机制。
四是积极探索创新,推动纵深发展。我省以河长制为抓手,深刻把握河湖公园战略定位,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河湖公园试点建设工作先后列入我省2016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台账和2017年领导小组年度工作要点。水利厅胡云厅长先后两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提出了“做好河湖公园规划、建设工作,统筹谋划、上下协调、创新机制、全力推进”的工作思路,全力支持“河湖公园试点建设”;研究并起草了《四川省河湖公园评价规范》《关于推进河湖公园建设的意见》《四川省河湖公园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遴选了8个不同类型的水利风景区,优先开展河湖公园试点建设,发展势头强劲,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
五是加强培育打造,推广文化科普。在新修订施行的《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中,专门增加了水科普、水文化建设的相关条款;开展了在用古代水利工程情况调查。都江堰、东风堰成功入选全国水利系统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10大典型案例。
下一步,我省将积极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按照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导各地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规划落地实施,努力开创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