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纳入河长制湖长制工作
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吉林省水利厅
多年来,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吉林省把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纳入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水利风景区建设呈现出数量逐年增加、质量稳步提高、内涵不断丰富、影响逐步扩大的良好态势,已建成水利风景区73处,其中,国家水利风景区30处,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环境需要的同时,也促进了吉林经济社会发展。
一、积极探索把水利风景区建设与河长制湖长制有机结合
吉林省地处松辽平原腹地,拥有上千条河流、过百个湖泊,丰富的河湖资源为水利风景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水利风景区以河湖等水利工程为依托,河湖管理与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密不可分,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是河湖管理的制度创新。实行二者有机结合,可以实现互促互利互补。将水利风景区建设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体系,顺理成章,应运而生。目前,我省已初步探索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河长制湖长制有机结合的体制框架。
二、强化制度创新,将水利风景区建设纳入河长制湖长制考核
为督促各地党委政府尤其是各级河长、湖长进一步强化责任、强化措施,大力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2018年我省已将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工作纳入河长制湖长制年度考核,出台的《吉林省河长制、湖长制考核评分细则》在“着力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考核项目中赋予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相关工作10分的分值,为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虽然今年河长制湖长制考核还没完成,但制度贯彻实施的效果已经彰显,一是我省景区创建积极性提高,今年申报的景区,全部为城市河湖型;二是已建景区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三、实施河湖连通工程,打造生态保护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科学谋划并组织实施了西部河湖连通工程,是吉林省首个以恢复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主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全部完成后能使区域内湖泊、湿地总面积达到4924平方千米,恢复到上世纪50年代70%-80%的水平。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视察时指出“你们在实践中探索实施的河湖连通工程,既解决了缺水问题,又美化了城乡环境,要坚持下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我省把加快河湖连通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精心组织,全力实施,目前已连通湖泊、水库124个,其中:包括向海、嫩江湾、牛心套堡、引嫩入白等10余处水利风景区,引蓄洪水21亿立方米,恢复和改善湿地面积2400平方千米,干涸多年的湿地、湖泡得到了恢复。随着工程的进一步推进,河湖互济、渔兴牧旺、草茂粮丰、碧水蓝天、人水和谐的吉林西部水利风景体系正逐步展现。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再到吉林视察时专门听取了西部河湖连通工程情况汇报,对我省的做法再次给予充分肯定。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好的做法,推动吉林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