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重要专题--2021年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视频会议--交流发言

红旗渠水利风景区交流发言材料

2021-05-17 10:33

弘扬红旗渠精神 发展红色旅游

把水利工程塑造为群众身边的党史教育新丰碑

红旗渠水利风景区

  被誉为“人工天河”“中国水长城”“世界奇迹”的红旗渠水利风景区位于豫晋冀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林州市。自然风光奇险秀丽、人文景观底蕴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一、依托水利工程,打造地域靓丽名片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上世纪六十年代,10万林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遇沟架桥,绝壁穿石,苦战十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筑了全长1500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红旗渠。十年筑渠,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见证了红旗渠儿女“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发展历程。经过多年发展,红旗渠水利风景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强化生态保护,科学利用水资源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景区多次组织水利、文物保护、旅游规划等领域专家进行实地考察、现场调研,对景区旅游项目实施科学规划,在红旗渠水资源灌溉和涵养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将红旗渠打造为人文与山水完美结合的经典景区。今天的红旗渠,犹如一条蓝色飘带缠绕在“北雄风光最胜处”的太行山上,其灌溉、供水等功能至今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林州市农业、工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水资源。

  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旗渠精神

  景区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依托红旗渠独有的水工建筑和精神价值,强化红色培训,丰富大众体验,做好研学旅行,打造“精神高地、旅游胜地、培训基地、人气旺地”;开设由“红色讲堂、廉政讲堂、劳模讲堂”组成的“红旗渠三大讲堂”,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育体系;创新红旗渠活化利用,推出《趣红旗》《红旗力量》《红旗岁月》等系列文创产品,打造《凌空除险》《铁姑娘打钎》等精品实景剧目,策划“传精神 修渠往事”等系列活动,打造红旗渠为奋斗者的“打卡地”;立足立德树人,推进红旗渠研学发展,率先编制《红旗渠研学旅行专项规划》,开发红旗渠研学“十个一”主题课程,开展红旗渠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推进红旗渠国家级研学营地和国家级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共创共建,打造红色研学旅行实践教育新标杆。

  四、聚焦旅游发展,一业带动百业兴

  林州市依托红旗渠水利风景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促进三产快速发展。2020年,在红旗渠旅游品牌的带动下,林州市全年接待游客904.0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6.57亿元,三产增加值增长2.5%。有了红旗渠,林州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发展找到了有效载体,当地的核桃、板栗、小米等“三农”资源变成了为旅游产品,供不应求。以红旗渠精神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水利旅游等多领域旅游产品体系逐步构建,林州市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意义深远。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红旗渠将通过学党史提品质,持续提升水利风景区旅游服务质量,推进红旗渠“五员一体”“五好讲解员”“智慧旅游”等标准化建设,讲好水利故事、讲好红色故事,提高智慧化管理水平。同时,发挥红旗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国家水利风景区阵地作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水情教育,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在红旗渠水利工程可持续利用的条件下,深化“旅游+”产业格局,发挥国家水利风景区综合带动作用,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责编: 廖梦均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