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重要专题--2023年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交流发言

聊城市位山灌区水利风景区交流发言材料

2023-04-25 11:11 来源: 聊城市位山灌区水利风景区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绘就位山水利风景新画卷

聊城市位山灌区水利风景区

  近年来,在水利部、山东省水利厅大力支持和关心下,位山灌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统筹水工程、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一体治理,加强生态保护,弘扬两河文化,强化数字管理,努力打造“生态良好、管理现代、文化凸显”的美丽景区齐鲁样板,成为山东水利风景区一张靓丽新名片。2022年入选水利部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和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重点推名单。

  一、加强规划引领,建设美丽幸福景区 

  高标准制定灌区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规划,明确“一核三带六区”的总体布局,逐步打造高质量水利风景区。近年来吸引和利用各类投资超过7亿元,建成了一批生态水利工程,水生态水环境改善明显,生物多样性保护进一步加强,发展规模与质量实现双提升。一是推进沉沙池区生态治理。聚焦“引黄必引沙”的生态问题和因沙致贫问题,统筹池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建成60多公里道路、2000多亩防风固沙林和生态旅游项目一期工程——位山黄河公园,2018年开园以来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池区在恢复生态的同时,依靠生态旅游带动特色种植、民宿等三产发展,助力群众脱贫致富,人均纯收入由工程实施前不足千元提高到万元以上。二是打造水利枢纽景观带。建成二、三干渠渠首周店、一干渠渠首兴隆村等8处水利枢纽工程景观带,成为水文化、水科普宣传的主阵地。把原来垃圾乱弃、环境脏差的堤防建成为“花堤”“廉堤”等不同主题的“水·堤公园”,成为群众文化休闲的打卡地。三是建设绿色生态长廊。打造“一干渠·乡村绿道”“二干渠·城市漫道”“三干渠·楷模大道”,建成百余公里绿色长廊,林草覆盖率达到95%以上,水质达到地表水II类标准,成为“城乡绿肺”和“森林氧吧”。 

  二、依法管水护绿,加强数字赋能提升 

  坚持改革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景区现代化管理水平。一是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落实河长制,创新实行“渠长制”,组建网格管理队伍,完善管理标准体系,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成为全省首个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单位,有效保障水利风景区发展。二是推进数字景区建设。建成“1+2+N”智能管理平台,实现景区信息实时展示、远程自动化监控以及安全智能管理。三是强化依法管水治水。制定《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办法》《位山灌区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推行“水政+公安”联合常态执法,建立“水政+检察+法院”司法协作机制,共同维护“渠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 

  三、传承黄河文化,打造两河之约高地 

  立足聊城迈入“黄河+大运河时代”背景,大力推进景区文化建设,打造更富内涵和吸引力的品牌景区。一是加强水利遗产保护。推进“四河头枢纽旧址工程”保护,搜集老物件、老影像、老资料等2000多件,建立档案资源数据库,留存文化记忆。二是加强水利科普研学。编撰出版《位山灌区志》《位山灌区六十年概览》,打造“‘位’来说”宣讲品牌,年均受众上万人次发挥景区国家重点灌溉试验站特色作用,推进水文化科普资源挖掘与利用,每年接待研学人数1万人次以上。三是加强水利文旅融合。“水·堤”文化广场、“三干渠楷模大道廉堤”等为载体,弘扬孔繁森精神、传承黄河文化,形成若干条“水利+文旅”精品线路,成为聊城赓续红色血脉、讲好两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的新高地。 

  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景区资源挖掘和利用,持续强化标准管理和数字建设,不断增强景区文化内涵和品质,努力打造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标杆景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责编: 廖梦均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