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重要专题--2023年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交流发言

湖北省水利厅交流发言材料

2023-04-25 11:24 来源: 湖北省水利厅

制度引领  流域统筹

共同缔造湖北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湖北省水利厅

  建设和发展高质量水利风景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水生态文明示范和推动新时代水利兴国惠民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湖北利用丰富的“大江、大河、千湖、千库”资源,强化制度引领和流域统筹,在整合贯通、创新提升上下功夫、求实效,有力推动了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

  一、对标提档,推动水利风景区规范化发展 

  我们将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工作纳入河湖长制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省政府在每年公布的《湖北省湖泊保护白皮书》中,对各市州创建国家和省级水利风景区情况进行通报,并作为评价地方政府履行湖泊保护职责情况的重要依据。结合河湖“清四乱”和碧水保卫战,开展全省水利风景区年度核查,累计复核景区20家,撤销省级水利风景区2家,指导各地对照标准,结合发展需要,持续推动在创、已建景区提质增效、打造精品、争做示范。武汉江滩、襄阳三道河相继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重点推介名单;远安回龙湾国家水利风景区作为水美乡村建设示范,纳入2021年全国水美乡村建设现场会观摩点;宜昌建设环百里荒国家水利风景区乡村振兴试验区,成为我省唯一跨县域乡村振兴试验区。 

  二、整合发力,推动水利风景区惠民化发展 

  我们将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作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率先出台《关于共同缔造高质量水利风景区的指导意见》。一是坚持融入式发展,助力乡村基础建设。结合各类水利工程项目的规划实施,共建具有农村地域特色的水库、绿色小水电、灌区、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融入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大局,借力发力,相得益彰。二是坚持生态型发展,引领乡村环境提升。将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相结合,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健身步道、休闲绿道、亲水平台等建设,在水利风景区内推广使用先进节水技术、节水器具和绿色低碳交通工具,改善水利风景区水生态环境,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三是坚持产业化发展,带动乡村农户致富。鼓励水利风景区通过生态产品认证、生态标识等方式培育具有水利特色的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水生态产品价值。依托景区资源优势开展特色农事活动、发展特色产业,辐射带动景区周边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四是坚持特色化打造,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充分挖掘水利风景区工程文化、红色文化和廉洁文化内涵,与地方民俗文化、历史文化融合互促,合理利用已有建筑、既有设施和闲置场所,开展文化、科普、教育等活动,发挥水利风景区水情教育与科普研学功能。景区内打造国家水情教育基地4处、省级水情教育基地6处。  

  三、宣传创新,推动水利风景区品牌化发展 

  我们按照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推进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完善与水利现代化相适应的水利风景区文化体系,将水利资源与水利文化、红色文化相结合,组织开展全省水利红色资源调查,形成《湖北省第一批水利红色资源名录》并向社会公布,其中4处水利风景区入选水利部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1处水利风景区入选水利部第四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搭建学术研究平台,在湖北省水利学会下设水利风景区专业委员会,举办湖北省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连续5年编发《湖北水利风景区蓝皮书》。“湖北水利风景区”微信公众号全年发布动态信息超300条,吸引众多粉丝关注打卡。疫情3年连续开展“惠游湖北水利风景区”活动,向全国游客赠送免费门票超千万张,湖北水利风景区知名度不断攀升。将湖泊保护志愿服务与“312”春季义务植树相结合,连续7年举办“爱我千湖·绿满荆楚”志愿服务走进水利风景区活动,参与人数近1000人,种植树苗近5000株,带动了全民参与美化湖泊、治理湖泊,共同缔造高质量水利风景区。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抢抓贯彻省委省政府《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政策机遇,构建“一轴二带三群”的水利风景区网络,打造长江流域水利风景轴,汉江流域水利风景带、清江流域水利风景带,鄂北地区、大别山、江汉平原水利风景区群,继续探索创新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湖北路径,为把水利风景区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的颗颗璀璨明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编: 廖梦均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