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重要专题--2023年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交流发言

浙江省水利厅交流发言材料

2023-04-25 11:24 来源: 浙江省水利厅

生态为基 文化为脉

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景区

浙江省水利厅

  浙江省高度重视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工作,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为目标,将水利风景区建设与水利各项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把高质量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作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一、规划引领 夯实工作基础 

  我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将水利风景区建设纳入《浙江省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水利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规划结合我省实施的“百江千河万溪”水美工程,以八大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为主要脉络,以中小河流为次级网络,以湖泊水库为重要节点,着力构建“八带百廊千明珠万里道”全域幸福河湖网指导各地积极发挥水利风景区集群化管理优势创新作用,营造功能综合、亲水便捷的水利风景区。 

  二、生态优先 改善河湖环境 

  我省“八八战略”“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为指引,在水利风景区建设中注重生态修复与原生态管理保护,还生态空间于河湖,构建自然连通的河湖水网格局,通过水生态修复、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水环境治理等方式提升景区内河湖水质,景区水质常年保持在类以上的占比达95%。开化马金溪国家水利风景区打造生态护岸工程,实现了堤岸的柔化、美化、绿化,景区范围内的钱江源-齐溪片生态清洁小流域创建成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乌溪江国家水利风景区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数据库和珍稀鸟类数据信息库,开展冬候鸟越冬情况监测研究,同时开展水源与湿地生态监测,为水质动态、湿地动植物种群等方面研究提供依据。 

  三、文化铸魂 彰显人文之美 

  我省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传承弘扬利用大运河文化、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力打造文化高地在水利风景区建设中不断挖掘和展示宣传当地特色水文化和乡风民俗,利用堤、堰、闸、站等载体,展示、宣传治水、管水、护水故事,有效保护景区内河湖沿岸历史文化古迹,彰显景区人文之美,让周边居民真正留得住乡愁。金华梅溪国家水利风景区将当地婺剧、双龙等特色文化与堰坝有机融合,成为当地网红打卡点;浦阳江国家水利风景区利用陂塘堰埂”“溪井泉等独有灌溉遗产资源,系统性整合物质遗产、涉水非遗及民间习俗,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衢州信安湖、建德新安江-富春江挖掘和利用景区内红色、廉政等文化元素,入选水利部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 

  四、产业融合 增进民生福祉 

  我省积极提升水利风景区休闲游憩、文化教育、产业发展等综合功能,推动景区内文旅、农业、科技、体育等产业不断融合,拓宽景区生态价值转换通道,社会力量参与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衢州市将信安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纳入四省四市联盟花园旅游共同体,以衢州大花园集团为国资融资平台,评级授信绿色融资70亿,发行绿色金融债,加大信安湖优质文旅体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孵化培育,依托信安湖景区连续多年承办马拉松、TF铁人三项邀请赛、中国滑水巡回大奖赛等多项赛事;遂昌县十八里翠水利风景区紧密结合文旅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依托当地的好山好水好生态和国家水利风景区的品牌效应,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及特色清水鱼养殖等绿色生态农业,域内优质的天然水被开发成十八里翠天然矿泉水,为当地百姓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制定完善《浙江省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研究水利风景区水旅融合指数,持续推进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让水利风景区成为我省水利发展金名片。 

责编: 廖梦均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