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重要专题--把发展一批高质量水利风景区做为幸福河湖的重要标志--交流发言材料

黄委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交流发言材料

2019-11-21 11:27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按照会议安排,我代表黄委景区管理部门向大家介绍一下黄委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情况。

  一、黄委水利风景区总体情况

  黄委水利风景区主要是以河道景观和黄河工程为主体的水利风景区。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景区在数量规模、内涵品质和社会影响上呈现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目前已成功申报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有22家,其中自然河湖型景区有19家,水库型2家,水土保持型1家。22家景区依托黄河防洪工程建设,总占地面积1837.57km2,总水域面积452.01km2。黄河流域景观资源较为丰富,景区在保证工程正常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将堤防工程、治河历史、坝工展示等人文景观巧妙融合,对维护黄河生态、传播黄河文化、弘扬黄河精神发挥了着重要作用。

  二、景区建设管理亮点及成效

  (一)景区管理体制多样化。主要有两种管理体制:河务部门单独管理、河务部门和地方政府联合管理。18家景区由河务部门单独管理,其中16家是基层河务局成立景区管理机构负责运行管理的行政管理模式(孟州景区探索景区办监管和企业承包代管的管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2家水库型景区是由水库管理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台前将军渡、范县、长垣、利津4家景区则由河务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成立景区管理委员会进行联合管理。

  (二)景区社会和经济效应明显。黄委水利风景区大多为公益性开放景区,不收取门票,游客可免费参观。一些邻近城区的景区,给黄河沿岸群众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亲水、近水的休闲场所和黄河文化科普教育场所,尤其是城市周边景区,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游人如织、络绎不绝,如济南泺口、郑州花园口、三门峡大坝、南小河沟、邹平、利津等景区,随着生态建设成果的不断扩大,休息日到黄河边游玩已成为周边百姓重要的休闲体验,景区旅游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推动了乡村经济转型,显著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各级河务部门和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单位通过实际行动践行了“维护黄河健康生命,促进流域人水和谐”治黄新思路,在促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景区涵养水源、保护生态作用突出。通过多年来持续大规模的植树绿化,景区生态效益明显。按照防洪工程建设要求,从临河护堤地到堤坡防护地均按标准进行了绿化,形成了多层次的防风固沙屏障。同时,由于黄河部分滩区近堤部分地势低洼,每年汛前有季节性存水,自然形成了大面积的湿地,对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黄委景区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态多样化得到恢复,空气质量明显提升,营造出黄河沿岸“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环境,山东、河南黄河两岸堤防就是一条靓丽风景线。

  (四)景区建设为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供平台。各景区以弘扬黄河文化为己任,努力打造内容丰富的黄河文化宣传主阵地。目前已超过16家景区建有水科普水文化宣传基地或展示长廊。三门峡大坝景区展览馆展示了枢纽工程从开工建设、二期改建到枢纽运用的整个历史过程,向人们展示了人民科学治黄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探索性工程;庆阳南小河沟水保展示馆,利用模型展示了黄土高原水土治理的发展过程;开封柳园口景区的开封黄河变迁展览馆,对开封段黄河的历史和变迁以及人民治理黄河的事迹进行了展示;花园口景区、台前将军渡等景区结合1938年花园口事件、刘邓大军渡河遗迹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孟州黄河景区、柳园口景区、兰考景区通过坝工教学展示、治河历史展示等方式建设黄河文化“窗口”。垦利区黄河口水利风景区2019年投资116万元,建设占地1.68万平方米的垦利黄河文化基地。这些景区的文化展示,被当地政府、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列为水利科普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宣传基地,每年都有很多的社会团体和大中小学生参观学习。这就是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的有力渠道。黄委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水科普建设,提升了黄委行业影响力,是黄委“开门治河”、“治河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吸引了更多市民主动走向黄河、了解黄河、宣传黄河,为治黄业务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群众基础。

  (五)监督管理工作持续推进。按照水利部党组“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和景区建设发展需要,今年黄委将景区督查工作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推进,一是对2018年水利部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有关单位尽快整改落实;二是在2018年水利部专项检查基础上,今年黄委又抽查了部分景区,对景区建设管理、功能发挥、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摸底排查,黄委层面景区检查督查比例达到59%,今后将逐步实现景区监督检查全覆盖。特别是2018年以来,黄委扎实推进黄河“清四乱”专项行动,开展“清河行动”,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切实改善了黄河沿岸生态环境。

  (六)景区建设融入地方发展步伐加快。黄河防洪工程项目的实施和黄委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大大提升了黄河工程的面貌,改善了黄河沿岸生态环境,对周边城市土地价值的提升和投资环境的优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吸引了地方政府把资源和项目引进到黄河及沿岸。各景区管理单位主动与地方政府对接,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抓住济南市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携河发展规划实施契机,积极争取地方资金支持。槐荫区园林绿化管理局率先投入1200万元在景区槐荫段实施黄河生态景观项目,创造了地方政府投资济南黄河生态建设的范本。利津旅游局投资20万元外聘的景区管理人员对景区电力、照明、花草、卫生进行管理维护;投资的1.2亿元利用黄河大堤建设的利津东外环项目工程,全长5.5公里,双向四车道,目前已基本完工,近期计划竣工通车。它将和利津县城、利津黄河大桥、利津黄委水利风景区相连接,进一步改善沿黄居民出行和旅游条件。花园口景区拟结合黄河文明博物馆建设、郑州市沿黄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实现景区高质量发展。孟津景区积极对接孟津县黄河生态旅游专线建设,目前景区内已建成高标准沿黄生态骑行道。柳园口景区拟通过招商引资,以资源入股的形式逐步实施景区升级改造计划。长垣景区以“黄河文化博物馆”和“黄河文化公园”为主要建设项目,结合当地生态水系联通工程、城市园林工程实现与地方融合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景区发展水平不均衡。受制于地区经济、资源条件及对水利风景区认识程度不同等因素,有的景区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有的景区建设发展相对滞后。

  (二)已建成的水利风景区缺乏相应的保护和补偿机制。22家景区均为生态公益性景区,除三门峡大坝景区、甘肃庆阳南小河沟景区收取少量门票外,其余均免费开放,景区日常运营维护和提质升级需要资金仍是制约景区建设发展的瓶颈,如何维护景区面貌完整和实现景区有序管理成为影响景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目前除济南泺口景区、花园口景区、台前将军渡景区外大部分景区无地方政府专项经费投入,景区后续建设资金保障不足。景区运营管理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景区资金投入机制、市场化运营机制不完善。

  (三)规划引领存在不足。景区规划与顶层规划、其他相关部门规划缺少沟通和衔接,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容易受到其他规划的制约,限制了景区的有序发展。

  (四)景区管理体制不顺。景区管理机构、景区建设与工程管护要求之间、景区管理单位与地方政府(合作部门)之间等有待进一步理顺。在景区管理事权上,仍然存在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等现象。地方政府环保部门、湿地管理部门与景区管理单位之间缺乏长效沟通机制,个别地方存在环保督查“一纸令”、“一阵风”、“一刀切”现象,影响水利风景区的正常运营和建设工作。

  (五)公益性开放景区的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黄委水利风景区大多为开放性公益景区,尽管景区在安全警示、劝导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仍有游客不听劝阻,造成相关安全事故发生,景区管理单位作为建设和管理主体,难免会陷于事故纠纷中。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及有关建议

  (一)工作打算

  一是全面梳理整合景区资源,做好流域景区申报工作。根据流域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景观资源禀赋状况,鼓励其适时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二是结合景区自身实际,积极争取中小河流治理、水系连通、水土保持、水环境治理、工程维修养护等工程建设项目专项资金支持。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探索“政府主导、部门监管、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景区管理体制机制,多方融资,共建共享。

  四是在创精品,立典型,树品牌下功夫。努力做好重点景区、精品景区建设,把各精品景区打造成科普景区、“智慧景区”和幸福河湖建设的重要示范点。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带动其他景区建设的积极性。

  五是形成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合力。黄委内部探索建立由河湖、规计、建设、监督、防御等相关部门和景区业务管理单位共同参与的建设与管理领导协调机制,扎实推进景区“补短板、强监管”。

  六是积极融入地方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大局。鼓励景区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契机,积极跟进地方政府相关发展规划,融入沿黄地区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大局。积极谋划、主动对接,合作共赢,探索与地方经济、生态文明建设联动发展的新路子,推动景区健康持续发展。

  (二)有关建议

  一是完善流域机构水利风景区申报国家级景区制度,探索建立流域机构水利风景区与地方政府联合共建机制,允许、鼓励基层河务部门与地方政府联合申报国家级景区,推动实现共建共享、深度融合。

  二是建议景区办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在景区建设管理方面争取相关政策、资金倾斜。同时设立相应的景区奖励激励机制,增强景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建议把水利风景区规划列入到国家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作为其中的专项规划,并与其他部门做好规划衔接。

  四是在新修订的景区管理办法中,关于责任认定方面,应明确以公益性为主的开放性景区,景区管理单位只负责景区安全提示、劝导、教育责任,对于不遵从景区管理部门劝导发生的安全事故,应由地方政府负责处理。

  五是建议尽快完善水利风景区动态监管和综合服务两个网络平台,发挥好两平台作用,实现对流域内各景区动态管理,并提供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服务。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责编: 廖梦均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