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9月18日的重要讲话,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对于促进沿黄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推进民生水利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幸福黄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厅在努力加快水利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力推进自治区全域旅游,打造北方亮丽风景线。截至目前,全区已拥有水利风景区40家,其中,国家级29家,自治区级11家。沿黄水利风区21家,其中,国家级17家,自治区级4家。各具特色的景区不单丰富了当地群众的业余生活,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更传播了水文化,以点带面逐步改善了周边水环境,促进了水生态文明建设。
一、水利风景区工作情况
加强组织领导。为规范和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开展,2010年成立了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近年来,领导小组从自治区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编制、景区申报与审批、景区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助推了全区水利风景区健康发展。
积极开展规划编制,建全全区水利风景区储备。根据水利部景区办的整体部署,2016年我区开展了《自治区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规划(2016年—2025年)》编制工作,规划经两次修编,于2017年4月定稿。
二、沿黄水利风区的发展和重要作用
我区沿黄水利风景区多数依托于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在提升水利风景区设施和功能保障的同时,注重水利风景区水文化水科普的提升,在二黄河水利风景区建立了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延续了黄河文化精神。10月13日到15日水利部景区办督导组对我区的乌海湖水利风景区和三盛公水利风景区进行了调研,对两个景区的建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沿黄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和发展,推进了沿黄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水意识的增强和水观念的转变,引导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沿黄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彰显了黄河水文化的传承功能,同时拓宽了水利的服务范围,提升了水利的影响力,为建设幸福黄河提供了生态产品。
三、存在问题
我区水利风景区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部分景区按照规划建设进度缓慢、缺少建设资金,景区生态系统结构不合理,水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偏低,景区管理体制有待提升等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水利风景区建设是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拉动地区服务业GDP增长,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后将从生态、景观、旅游、休闲、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多种功能统筹考虑,结合传统水利工程,努力打造一批水系生态景观工程。
1.充分结合传统水利项目。各级水利部门将继续加大业务指导,以新建水库、小流域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建设为切入口,将景区建设与水利项目建设相结合。
2.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依据风景区总体规划,结合各地的特点,以“环保、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开发理念,进一步挖掘潜在的地域文化内涵,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利风景资源,促进水利旅游的快速高效发展。督促水利风景区管理单位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履行好对景区经营单位监督管理职责。
3.在组织发动力上下功夫。我区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主席的生态文明思想,广泛宣传水利风景区建设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全面提高各级水利部门对搞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切实提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
4.注重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作为时代重任,打造黄河文化金名片,加快构建“沿黄经济带文化旅游生态走廊”,带动内蒙古自治区全域水利风景区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