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沙湖荣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之后,围绕打造西北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胜地和国际化穆斯林旅游圣地,在景区管理建设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宁夏旅游的发展史上起到了带动和突破作用,影响深远。
沙湖水利风景区规划开发的面积为80.10平方公里,湖泊面积45平方公里,中心游览湖泊21.80平方公里,沙漠面积22.52平方公里,湿地沼泽12平方公里,沙湖平均水深2.2米,最深处4-6米。沙湖生态旅游区是一处融“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为一体的塞上明珠。是以碧水、沙山、静荷、翠苇、飞鸟、游鱼、远山和田园风光等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体各要素有机组合,规模大、品位高、层次多、质量好、特色鲜明的景区,已成为外界了解宁夏的重要窗口,我国西部地区的旅游热点。
景区建有宁夏湿地博物馆、宁夏农垦博物馆和沙湖国际沙雕园供游客参观,开辟有高塔揽胜、迷津荡舟、荷苑观花、乐园观鸟及鸟表演、大漠驼铃、滑沙索道、大漠冲浪、沙漠卡丁车、银河观光、空中飞伞、水上摩托、驰骋划水、天然浴场、国际沙雕艺术展等旅游项目丰富多彩,既能身临其境又能陶冶情操,亲身体验其乐融融。每年冬季开展冰雪旅游节,围绕冬季旅游开展有冰雕、滑冰、冰钓、冰橇、冰滑道、冰耙犁、冰上滚圈、冰上陀螺、冰车、雪雕、雪地摩托、滑雪、冬泳娱乐项目。在这里游客可以在天上飞、水中游、沙上滑、苇中荡,尽情享受大自然。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水利风景区确立了大力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发展优势项目,配套完成“一河两岸、十大观园”等项目建设,使游客在充分享受沙湖美景的同时又可尽情领略国际沙雕园、万亩荷花苑、沙生植物园、穆斯林风情园的韵味。沙湖已成为我国西部集生态、环保、旅游、养殖、体育为一体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一、生态效益有力凸显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沙湖景区紧紧围绕“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景区建设和发展上形成了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思路。景区的生态系统始终是景区安全健康发展的基础,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有效和艰难的工作,保证了我们健康发展的基石不倒。
(一)低碳旅游发展带动力明显
沙湖水美、天蓝、空气清新深得游人好评,环境美化亮化工作突出。主要得力于我们有着扎实的三废处置能力、得力于大面积保护性的绿植覆盖和湿地资源。并能着手从低碳动力、绿色业态、循环发展方面着手,应对实际问题,克坚攻难,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管理成效。在低碳动力方面,我们引进电瓶仿古船,极力压缩柴油和汽油船只在运力配比中的比例。在绿色业态方面,我们着手从水产养殖和餐饮经营产业链完善方面,不断扎实相关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两个绿色品牌,一个是“绿色食品”,一个是沙湖“大鱼头”经营品牌。卓越的管理成效,带动了行业的认可,2012年9月荣获了“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荣誉称号。
目前,根据GB3095和HJ633计算,沙湖景区空气质量指数年优良天数达到70%以上。旅游区内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年均能达到GB3095二级标准。2003年10月建成两座污水处理厂(北岸、南岸),并于2004年8月投入使用。北岸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进型SBR工艺,设计能力为日处理污水2400m3;南岸污水处理厂采用接触氧化法,设计能力为日处理污水200m3。景区排放的污水经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南北岸污水处理厂,定期集中处理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了85%,能够严格按照GB18918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排放。景区于2004年底建成垃圾填埋场,并于2005年投入使用,设计处理年限为15年,日处理垃圾量为25吨,总处理量为13.7万吨。本设计为垃圾无害化处理,符合CJJ17-18标准。填埋物为生活垃圾,不涉及有毒、有害、有放射性、易燃、易爆等废弃物及工业垃圾等。垃圾处理工艺采用卫生填埋法,景区产生的生活垃圾收集后通过自卸运输车统一送至垃圾场进行卫生填埋。关键旅游区域设立垃圾中转站8座,分类垃圾桶258个。景区内噪音污染小。
(二)环境治理领域作用突出
旅游开发和保护永远是一对可持续存在的矛盾。由于景区开发建设力度的加大,沙湖水质出现了逐年下降的情况。受制原因主要集中于水体循环不畅、水生态系统退化、周边潜在污染源的侵袭等方面。为了有效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景区斥巨资并吸引专项项目资金约合2亿元,着力加大生态调水补水力度,构建沙湖健康生态系统;着力做好沙湖保护总体规划,禁止过度旅游开发;着力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着力做好面源污染防控,减少周边污染渗入。同时,认真实施沙湖流域环境监管,构建水质预警平台,完善沙湖管理机制,明确相关责任主体。
在继续保护拥有12.58平方公里的湿地沼泽基础上,已经实施了一系列自治区水质保护工程。一是栽种千亩芦苇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扩大栽种面积,加大人工湿地对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二是积极实施宁夏平原水生态循环系统的连通,已经着手实施与石嘴山市星海湖的水域连通大型工程,实现水体正常循环。三是着手恢复大湖生态系统修复工作,加大黄河补水力度,着手科学配比鱼苗投放力度,调解大湖水生态系统。四是进一步投资扩容两岸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
在具体做法上,我们主要加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生态管理。每年春秋时节投入资金,抽调大量人力采取深挖换土、排水洗碱、加施有机肥等措施,进行大规模绿化和人工造林。截至目前,景区已累计植树32.3万余棵,道路防护林、绿色葡萄长廊近15公里,种植草坪8万多平方米,绿化面积不断扩大;组织近万人次,车辆数千台次,对环境进行大规模整治,拆除困扰沙湖多年的蒙古包、迪邦塔等违章建筑,对娱乐项目进行清理规范,淘汰原有简易房,还沙湖景观原貌;为方便游客游览,修建了6公里长木栈道;对湖面做到“四无一禁止”即:无垃圾、无大颗粒硬物、无漂浮物、无污染源和禁止烧烤;对饭店、摊贩等商业网点通过加强区容卫生综合整治,坚持“四自一包”责任制,即:自觉清扫、自觉维护、自觉监督、自觉宣传、门前包片,提高了卫生保洁质量。
2.完善水环境管理。近两年,我们逐步完善景区水利设施建设,新增大湖进水口一处,排水电站一处,对原有进出水口进行维护加固;扩大湖东低洼盐碱地综合治理,采取灌溉引水与生物种植相结合的措施,逐步扩大湿地面积。共环湖扩面11000亩,开发种植人工芦苇5000亩,在原有荷花基础上,更换新的荷花品种,引进观赏及食用荷花品种,扩种荷花600亩。下一步,依据专家意见继续扩增湿地,并扩湖6000亩,扩种芦苇2000亩,荷花1000亩,以促进沙湖周边大的生态环境改善。补水时重视水质,在湖东南角划出1000亩低洼湿地种植芦苇,利用人工和自然生长的芦苇、荷花对湖水进行生物净化,确保补进湖中的水质达标,真正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3.更新改造船只,减少污染源。一是筹措资金用于更新改造燃油船只,将原有30艘燃油型快艇全部改造为环保型豪华快艇,先后建造28艘大型仿古环保电瓶观光游船投入使用,适时引进江南特色摇橹船80条供游客参与,彻底淘汰燃油船只。二是加强与石嘴山市环保局合作,定点对景区水、大气、环境进行监测,严格控制“三废”排放,确保景区良好生态环境。三是为减少水上船艇的过度使用,与银川顺利迪公司合作开展环保电瓶观光车项目,每年运送游客近60万人次,该项目对沙湖的环境保护发挥着积极作用。
4.完善环保措施。为减少污染源,投资数百万元购置了12组免水冲式生态厕所,既解决了景区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方便游客使用。为改进环保措施,投资873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和2个垃圾处理场,两项工程投入使用,提高了了景区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我们与清华紫光集团的专家就沙湖南岸水质净化及重复利用签订合作协议,编制了《沙湖生态旅游区环保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已报请自治区计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通过论证后将于近期招投标,年底前建设完工,此项措施的落实将从根本上解决生活用水及垃圾污染。
二、经济带动作用明显
沙湖水利风景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按照旅游专家的规划设计,各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水、电、通讯设施完备,修建有进出景区的世纪大道、迎宾大道、景观大道、环湖路、生态停车场,同时,星级宾馆、餐厅、码头、船坞、医务室、商贸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环保厕所等旅游服务设施。景区还拥有可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各类中高档观光游船100余艘,环保游艇和摩托艇50艘,摇橹船80条、龙舟50余条,设有接待室及VIP接待中心。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景区服务接待功能,投资新建了景区东大门、开挖了新航道、开辟新旅游线路,继续丰富景点项目旅游内容;建成了长47.7公里的环景区内部公路,建成连接高速公路出口的景观大道,进一步改善景区可进入性;建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新门区及接待服务中心,包括有5000个停车位的生态停车场、2万平米的新门区广场、3千平米的游客中心和售票大厅等,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数字化管理;2009年以来,投资500多万元建成6座四星级公厕,彻底改善了景区公厕设施及面貌陈旧状况;对原有不合理设施布局和功能重新划分,投资修建8公里长的木栈道,完成了老门区景观环境综合整治,改变了老门区“杂、乱、破、拥”的旧面貌,为沙湖景区快速腾飞奠定基础。
2011年,沙湖旅游公司总资产26327万元。2011年初净收入12000万元,净利润2100万元。2011年底旅游接待突破100万人次,实现了宁夏单个旅游企业首次突破百万人次的接待历史大关后,连续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了三年,渐渐进入瓶颈接待期,每年接待人次120万,旅游收入固定在1.6亿元左右。
2013-2015年沙湖景区单位绩效
|
项目
|
单位
|
20 15 年度
|
2014年度
|
2013年度
|
资产总额
|
万元
|
36360
|
340,99
|
31230
|
旅游服务收入
|
万元
|
19000
|
20000
|
20000
|
利润总额
|
万元
|
3000
|
3700
|
4600
|
纳税总额
|
万元
|
2204
|
2755
|
1940
|
游客接待量
|
万人次
|
115
|
116
|
113
|
近三年单位绩效在本省同行业排名
|
市场占有率
|
%
|
6.25%
|
6.92%
|
6.14%
|
经济效益
|
万元/人
|
4.054
|
5.692
|
7.077
|
近三年单位绩效在全国同行业排名
|
市场占有率
|
%
|
0.028%
|
0.032%
|
0.034%
|
经济效益
|
万元/人
|
4.054
|
5.692
|
7.077
|
三、社会效益逐步提升
经过发展建设,沙湖水利风景区基本达到了水通湖、路相连,岛成形、绿成片,鱼成湖、鸟成群的景观效果,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格局。公司以沙湖旅游区为龙头,带动宾馆、旅行社发展,是宁夏旅游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发28年来,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16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28多亿元,创利税4亿多元,旅游收入、上缴利润位居自治区首位,带动社会相关产业发展(按1:5计算)收入近100亿元,直接、间接解决了近2万人的就业、再就业问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精装缩影”,为宁夏旅游行业树立了标兵,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对促进宁夏服务业发展,加快区域经济繁荣,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增加职工收入,维护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文化带动作用彰显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文化和旅游结合的基础上,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方面,做到了行业表率,2011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一直蝉联至今。
沙湖所处地域因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自明朝开始即为军事要塞,集中体现了以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军垦文化为主的边塞文化,历史沉淀较重。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初,一批又一批复转军人、支边青年、大专院校毕业生、科技人员和城市知识青年及库区移民,相继从祖国四面八方汇集塞外边疆,加入到了沙湖建设的行列中。可以说沙湖是历史文化富集区,黄河文化、游牧文化、边关文化、移民文化、军垦文化、知青文化在这里相逢相撞,相融相汇,形成了多元并存,相互辉映的繁荣景象和移民屯垦、戍边的边塞文化。人文资源丰富多彩,构成了沙湖丰厚的人文底蕴。“春有观鸟,夏有清凉,秋有渔歌唱晚季、冬有冰雪狂欢季”,一年活动主题四季各有特色,色彩纷呈。面对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科普教育活动,景区内有投资3000万元,建成西部第一,全国第二的鸟类湿地博物馆——宁夏湿地博物馆,以湿地知识普及和鸟类博览为主要内容,成为提升景区文化品位的一大亮点,使广大游客在畅游自然、回归自然的同时,增强保护自然、保护湿地、保护鸟类的意识,为提升宁夏生态建设水平和保持旅游业科学发展做出了企业表率。2012年,沙湖成为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理事单位,在自然科普宣传方面做了不遗余力的努力和改进工作。
2011年初,沙湖景区被自治区质监局列为标准化试点景区,沙湖景区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并决定以此为契机,通过制定符合沙湖景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服务标准,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大要素,提升沙湖景区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创建一流服务,积极将沙湖努力打造成西部旅游业中的璀璨明珠。2013年7月29日《国家标准委关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等25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合格的通知》(国标委服务【2013】58号文件)确定宁夏沙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沙湖旅游分公司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合格单位”。近年来,在改造沙湖旅游区各项基础设施的过程中,沙湖旅游分公司不断完善旅游区各项功能,在建设和发展中秉承“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以发展沙湖旅游为支柱,持续发力,不断汲取经验和教训,稳步推进,在标准化体系建设领域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贯彻落实行业标准方面,结合地方标准、国家标准不断完善景区标准化体系工作,从编制、实施、修订、完善四个环节不断改进标准体系,助推沙湖旅游健康发展。试点之后,在《沙湖旅游标准体系表》初步完成的基础上,经过运行完善,目前,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沙湖标准化体系,制定了能满足景区发展需要的工作标准97个,管理标准32个,服务标准48个,共计177个沙湖企业标准,内容涵盖服务管理、环境保护、旅游安全、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等。在制定企业旅游标准化体系的同时,我们还加强了相关资料的收集,搜集整理旅游国家标准93项、行业标准13项、地方标准39项。2015年初,组织了水上交通运输标准的编制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水上交通运输标准国家一级单位评审通过验收。2016年公司积极和石嘴山市质监局联系,起草并申报了三项地方标准,水上飞伞旅游项目管理与运营规范、水上飞机旅游项目管理与运营规范、湿地博物馆管理与运营规范,均已被宁夏回族自治区质监局批准发布,这项工作填补了西部水上项目旅游标准空白,具有极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了宁夏地方标准品牌发展。为了进一步巩固标准化创建工作实效,公司将2017年定为“服务质量提升年”,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手段,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目的,不断争创本行业服务品牌。
随着宁夏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建设进入实战阶段,沙湖旅游实施加速提升计划,实现转型升级。紧抓“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机遇,推动旅游业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的总要求,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主线,编制“沙湖旅游十三五规划”以旅游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样板,融合农垦多元化产业体系为规划思路,形成“产业围绕生态旅游转、产品围绕文化旅游造、结构围绕市场旅游调、功能围绕大众旅游配、民生围绕创收旅游兴”的新格局,率先在全区旅游行业实现全域旅游的目标,正在努力打造中国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世界穆斯林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