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景区同行,大家好!
首先感谢水利部组织此次会议,给我们创造了这个交流的机会。花都湖取得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牌子以来,我们围绕进一步改善景区水系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即——
合作分工强机制,凝心聚力保生态
花都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依托花都区新街河河道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工程而成,紧邻广州市花都区中心城区。景区所处河道新街河为流经花都区城区最大的河流,承担着捍卫含花都区中心城区在内的423平方公里范围防洪排涝安全和工农业用水的任务,但因长期接纳周边居民和工厂污水排放造成河流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并伴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侧水泥厂和采石场的关停,成为水体黑臭,环境恶劣的代名词,石料开采场还一度成为垃圾填埋场,严重制约花都区中心城区的建设、发展和影响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
2011年,花都区人大提出对新街河进行治理的建议,拉开了花都湖建设的序幕。花都区政府高度重视,将项目定位为花都区三年内的水利治理重点项目,希望通过对中心城区6.68公里河段的综合整治和周边环境的建设,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营造水景观,实现拓展新街河河道水域功能的目的。通过连续的打造,花都湖现已成为总面积为2.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2平方公里、名副其实的“城市生态休闲绿廊”和“滨水城市客厅”。
景区建成以来,每年吸引游客数量达1千多万,平均每天游客数量约2.5万人以上,成为花都区乃至广州地区著名的风景文化旅游优秀品牌,带动了周边地区土地的升值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新街河的水质稳步提升,由原来的劣Ⅴ类逐步转变为Ⅴ类,Ⅳ类,连续的监测显示,2017年各监测断面水质基本稳定在Ⅲ类;景区动植物多样性得到了很好的恢复,调查显示,景区内维管束植物238种,野生脊椎动物165种,鱼类29种,两栖类4科8种、爬行类7科17种,鸟类91种,其中花龟、三索锦蛇等被列入IUCN红皮书濒危物种。
2016年,景区被批准成为第十六批国家水利风景区之一,在加大了保护力度的基础上,景区又成功(试点)挂牌国家湿地公园,目前仍在朝着打造国家AAAA景区的目标努力。景区生态能够得到如此巨大的改善,离不开扎扎实实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支撑和保障,具体如下:
一、整合机构资源,保障全面管理
花都湖在管理上延续了建设时“统一规划,分块建设”的指导思想。花都湖公园范围原有区河道管理所、白云机场场外排水堤围管理处、区公园管理中心三个管理单位,这三个单位的职能综合起来可以涵盖花都湖全面管理的需求。花都区政府在综合考虑各单位原有职能和花都湖管理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成立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这三个单位的职能进行了整合,明确了在花都湖管理上各个单位的职责、管理范围和责任边界等,在保障不影响各机构原有职能发挥的基础上,又保障了花都湖管理的全面性,专业性。通过一年多的管理实践证明,花都湖日常园林景观维护,景区安保、保洁和河道水质维护,水面保洁、防洪调度等各项管理有条不紊,这种管理模式在确保对各单位原有职能影响最小的情况下,节约了政府公共管理资源,提高了管理效率。
二、阻断污染源头,修复河道生态
2017年5月,花都区印发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由区主要领导任新街河区级河长,对新街河及其支流沿线排水口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摸查,实现了“一河一策”,整治了一批排水口;对干支流沿线排污企业开展了“洗楼行动”,关停了一批污染企业;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违章建筑进行了集中拆除;对部分支流进行了黑臭污泥的清除,形成了对“五违散乱污”的严重震慑。在开展控源的同时,采取了投放微生物菌种方式增加水体微生物数量和种类,利用曝气设备提升水体溶解氧的浓度的方式提升有益菌的活性,促进其对污染物的降解;并且通过水体深层曝气,使得原先处于厌氧环境的河道底泥恢复到好氧状态,逐渐消减底泥内的污染物质。通过实施的控源、截污、清淤、调水、管理等综合措施,构建了更为协调有序、管理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最终恢复和保持河道的自然生态提供了长期保障。
三、重视发展规划,确立功能定位
申报花都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目的在于维护新街河水利工程设施安全、在于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拉动区域经济发展。花都区不忘初衷,目前正在围绕花都湖开展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与此同时,2016年12月,花都湖通过国家林业局的审核,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花都将国家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迎检验收两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同步编制了广东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拟定了《广东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力争用3年(2017-2019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试点建设及验收。花都湖作为一个城市河湖型、湿地型水利风景区,整体建设开发和利用将以保护和修复河流湿地生态为前提,修复、保护、利用原有的山水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以及岭南地区和花都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元素,建设集生态保育、科普教育、科研监测、文化宣扬、合理利用为一体的综合型国家级风景区,使之成为维护城市水环境安全的典范,市民水生态休闲体验的重要游憩地。
四、构建制度体系,强化保护措施
随着花都湖逐步跃升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对花都湖的管理保护要求进一步增强,花都区主动及时响应保护需求,新制定和修订了有关花都湖的管理制度,涉及河道日常管理,防洪调度管理,绿化管理和日常环境管理和水生陆生生物保护管理等方面,并设立质量标准和考核评分标准,通过立标准来求质量、出精品,全面提升景区生态景观效果。后续的景区建设中,我们还将建立人工湿地净水系统、对已经硬化的水岸进行软化工程、营建更为开阔的浅水区,新增种植水生植物,恢复重建鱼类栖息地,为鱼类繁殖、生长创造条件。
五、完善游憩设施,打造品牌活动
通过不懈的努力,花都湖已拥有了一批以亲近自然、亲近水源为主题的湖中栈道、浅水湿地等水景精品和突出岭南造园艺术、特色花卉,能够集中展现花城风貌的园林精品,形成了湖光山色、花团锦簇、花色缤纷、花开四季、花香醉人的花城新景观。目前,仍在努力完善配套设施工程,包括凉亭花架、环湖绿道、景观照明、视频监控、创4A旅游配套设施等。在旅游设施日趋完善的基础上,我们正努力打造属于花都湖的品牌活动,我们已经尝试每年开展环花都湖自行车赛,引起了成千上万广州本土游客甚至外地游客的青睐。我们还将通过不断的努力发掘,创造出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本土民俗文化相得益彰的品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