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长寿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建设
与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哈尔滨长寿湖水利风景区管理局
哈尔滨长寿湖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近年来,延寿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文件精神,依托资源优势,体现域名特色,融入养生文化,切实增强延寿县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充分发挥长寿湖水利风景区建设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以改善水利设施为基础,以培育旅游产业为重点,以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目标,创新水利风景区带动脱贫工作方式方法,保障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哈尔滨长寿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开展建设与管理工作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突出战略定位,加强组织领导,为水利风景区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长寿湖位于北纬45度,地处在世界长寿带上,四季鲜明,春夏秋冬景色怡人,大气、水、土壤和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以“延年益寿之乡”而闻名。这里的自然地理彰显了神奇的福山寿山地貌、广袤的森林覆盖、超高的空气负氧离子、独特的水利资源和难得的磁场环境五大特色为人们提供了一处“要健康去延寿、来延寿人长寿”的理想养生度假胜地,是黑龙江省最长寿县域的典型代表。延寿县是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确定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驾齐驱,依托县内资源优势、文化底蕴和历史人文特点,着力打造了“绿色家园、养生延寿”特色旅游品牌,推出了“游长寿湖、体验天下第一寿”、“登延寿石林、赏天下奇观”等精品旅游项目。2010年9月“中国·延寿首届养生文化旅游节”在长寿湖水利风景区成功举办。几年来,延寿县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工程。同时,延寿县全面加强了水利风景区发展工作领导,在领导力量、领导机制、组织协调等方面大胆创新,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政府县长、宣传部长和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水利、旅游、林业、国土、住建、环保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县水利风景区发展领导小组,坚持政府主导,高端发力,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实施部门项目整合,举全县之力,狠抓落实,研究制定水利发展战略与改革措施,协调解决水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更好地统筹规划、督促指导水利改革发展工作,以新思路、新举措,探索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延寿特色跨越式发展的新道路,确保了我县水利风景区发展工作顺利推进。长寿湖水利风景区依托于新城水库(长寿湖)水利工程,新城水库始建于1958年,1959年大坝合拢,后经几次续建,至1975年主体工程基本竣工,1993年被黑龙江省政府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并成立了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于2000年对水库进行增容扩建,长寿湖水利风景区初见规模。景区面积达101平方公里,景区内青山绿水,碧水长流,冬季雾凇美景壮观,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2012年评为国家森林公园,2014年被评为省级地质公园,2017年晋升为国家水利风景区。今年3月份,河长制工作启动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哈尔滨市委关于开展河长制工作的安排部署,把开展河长制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加强河道清理力度,从清理建筑垃圾、人畜家禽粪池、农户柴草及生活垃圾等方面入手,全面控制污染源。特别是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推广长寿湖周边和其它河道两侧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倡导广大农户积极采取绿色农业种养模式,减少使用毒性高、易挥发、气味浓、残留期长、危害性大的农药和饲料添加剂等,努力实现绿色种养、零污染排放。加强河道管理,严格执行采砂许可审批制度,严禁新建采砂场,暂停征收砂石管理费,严禁乱采乱挖,加强水政监察和行政处罚力度,为河道清障和长寿湖水利风景区持续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
二、突出规划引领,加强项目推进,为水利风景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我县先后聘请东北林业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和黑龙江省龙研水利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合理布局、有序开发、配套完善、科学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高标准编制了《长寿湖风景区建设规划》和《哈尔滨长寿湖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规划以“保护大资源,谋划大项目、建设大景区、构建大产业”为切入点,立足长远,科学定位,全面整合优势资源,挖掘文化内涵,突出养生特色,依据保护、利用、建设、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水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以“改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维护水工程、弘扬水文化、发展水经济”为发展宗旨。大力倡导生态治水理念,提升水生态环境,深度挖掘本土水利文化,创造水利景区亮点,确立水利、文化、观光、环境、农业等多产业多目标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实施高起点的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利用水利风景资源,全面发挥水利风景区的功能和作用,实现了工程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四大效益统一,将长寿湖水利风景区建设成为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特色彰显、配套完善、服务周到、人水和谐的水利风景区,为促进延寿风景名胜区建设起到提升作用,促进了延寿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科学规划注项目。按照延寿县委、县政府对长寿湖水利风景区开发建设的定位功能,我们进行了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确定了以“绿色环保、自然生态、休闲养生、观光度假”为主题的主基调,陆续投资8000多万元,科学合理的对长寿湖水利风景区保护开发项目进行建设,重点完成水域环境保护建设、鹤寿峰断崖面“寿”字雕刻工程、鹤寿峰峰顶仙鹤雕塑建设、鹤寿峰登山石阶建设、环湖路建设、休闲区建设、溢洪天桥建设、大坝彩绘建设、“百寿字”建设、防浪墙上福寿图建设、三处游湖码头及候船平台建设、长寿湖停车场建设、观景凉亭修缮建设、场地绿化亮化建设。为保证水利风景区各保护工程建设正常有序进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指挥,运筹帷幄,统筹安排,科学调度,各持任务,分兵把守,高标准地完成了水利风景区初期各项建设任务。水利风景区核心景观长寿湖水域面积6.6平方公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群山之中,鹤寿峰依湖而立,崖上雕塑“苍松仙鹤” 姿态万千、栩栩如生,登顶眺望,远山近水,风光旖旎,美不胜收。迎水崖面绝壁刀削,乾隆御笔摩崖石刻大“寿”字,长38米宽18米,堪称天下第一,壮观雄伟,震撼人心;福寿长廊的百幅寿图,主题突出,惟妙惟肖,百幅寿字展现了历朝历代名家代表作品,体现了寿字发展过程;二十四孝雕塑栩栩如生,意义深远,对游人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坝彩绘以松鹤为内容,运用道家理念,突出长寿主题;长寿湖西侧林荫小路负氧离子比例极高,堪称天然环湖氧吧,仿古凉亭、溢洪桥、大排档等景点更让游人流连忘返。长寿湖水利风景区曾是电视连续剧《赵尚志》拍摄现场之一,著名歌星李娜演唱的《嫂子颂》MTV也是在这里拍摄。
(二)文化元素铸品牌。长寿湖水利风景区在保护开发的同时,将水利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融入景区发展之中,积极推进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培养文化人才,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打造文化精品,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使长寿湖水利风景区的文化旅游成为宣传水利、展示水利的亮丽名片。
三、加强建管并举,突出舆论宣传,为水利风景区管理提供坚实基础。
延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长寿湖水利风景区管理工作,进一步创新景区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景区组织机构,完善景区各项规章制度,出台长寿湖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成立了长寿湖水利风景区管理局,配置了安全员、卫生员、车船驾驶员、导游服务员等20个服务岗位,全力协调林业、环保、国土、旅游、森林公园等部门,全天候负责景区日常管理和保卫工作,切实将长寿湖水利风景区打造成为景区中的精品,造福全县人民。充分利用“延寿”的域名优势,大力挖掘独特的地理资源和地域文化,探索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融合,着力打造“绿色家园,养生延寿”特色名片,实现水利保护开发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提高水利文化品位;进一步整合养生资源,培育养生产业,弘扬养生文化,打造养生名城,借助旅游大平台、托宽发展新视角,凭借产业大舞台、推介延寿新品牌,不断提升长寿湖水利风景区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旅游线上媒体或策划制作广告宣传牌、拍摄地方体裁的电视剧等形式,充分展示长寿湖的水文化和景观特色;依托大台、大报、大刊、大网等主要媒体,组织开展养生宣传活动,积极培育旅游消费群体;加强与周边市县的联系,整合各自优势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强旅游宣传合作,借八方合力,造助推声势,赢发展绩效,做品牌产业,推动长寿湖水利风景区又好又快发展。
“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走进长寿湖,仿佛走进山与水精心描绘的仙境,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悠长意蕴向您蔓延开来。“山水含灵气,草木蕴精华”,巍峨挺拔的长寿山、灵动飘逸的长寿湖、鬼斧神工的石林石海、乡情浓郁的农家小院……,这一幅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一处处如梦似幻的景点,构成了长寿湖水利风景区独特的秀美风光,散发着悠远深邃的气息和无穷无尽的魅力。哈尔滨长寿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经过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水利部的要求,同其它水利风景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一定以这次全国水利风景区工作会议为契机,虚心向大家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图强,以实现水利风景区的科学发展为出发点,以构建人水和谐环境为落脚点,以民生水利惠及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切入点,科学合理地开发好、利用好、保护好水利风景资源,全力开创哈尔滨长寿湖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