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水资源保护美化水生态环境
全力打造高品质国家水利风景区
天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岳西县河图镇境内,距武汉、合肥等省会级城市都在200公里的范围内,离武汉-岳西高速公路出口仅5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捷。景区方圆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平方公里,是以水资源、水生态景观为主要特色的水利风景区。景区内溪流纵横,溪潭众多,瀑布奇特,峡谷幽深,水生态系统完整,有别具特色的水域风光和生物景观,也有国内罕见、造型奇特的地文景观,有配套齐全的住宿、餐饮及服务设施,是旅游休闲、观光度假之胜地。近年来,已成为岳西县内重要景点,为本地的旅游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带动农民致富做出瞩目的成绩。景区以弘扬水文化、保护水资源,优化水环境为理念,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发挥优势,塑造特色,在建设水利风景区中取得显著成绩,于2012年11月被国家水利部正式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景区自2010年初对游客开放以来,游客数量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48万人次,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回顾近年来在景区建设中,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高层次规划,奠定景区发展基础
规划是景区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规划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景区建设与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景区十分重视做好规划。专门聘请了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作为景区的规划单位。在规划过程中,景区与规划单位多次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掌握了景区自然地理风光、人文景观、当地民风民俗等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善眼长远,打造品位,立足保护,合理开发”的景区规划思路。规划于2006年11月开始,历经一年,于2006年10月通过专家评审。2007年以来,景区针对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标准与要求,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聘请专家进行了补充规划,使规划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规划有四个特点:
坚持高标准。规划中对景区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宾馆饭店等服务设施以及旅游服务等软环境建设均是按照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的标准进行规划。同时为提高景区建设水平,规划提出分期建设,即分为近期、中期、远期建设的思路,各个时期确定具体建设项目和目标,从而逐步实现建设高标准景区的目标。
突出水主题。规划注重发挥天峡景区水资源丰富、溪流纵横、山清水秀的优势,做足水文章,规划了瀑布游、峡谷游、湖区游、水工程游、漂流探险游等各色水旅游项目,水主题特色明显,贯穿其间。
维护水生态。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森林和海洋,其中两个是水生态系统,可见水生态系统对于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水及水域不仅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也是人类精神之托、灵感之源和人类社会产生之地。由于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相对多的流域存在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而水资源保护没有同步落实,水污染及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现象普遍存在,现在和未来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任重道远。规划始终坚持“保护为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所有的景区开发建设项目均是坚持“人与自然共生,按照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则进行开发和建设”以及“有限开发,走可持续发展路子”的原则,切实落实好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使景区开发建设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范例。
塑造高品质。景区服务环境是景区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规划提出建设高品质服务环境的目标,对景区的人员管理、素质要求、学习培训、考核奖惩及景区的安全管理等均作了科学规划,努力使游客在景区中能时刻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二、高档次建设,打造一流旅游景观
景区旅游设施建设是景区开发的主体工程,也是直接向游客展现景区美丽风光的旅游感观工程。按照建设精品工程的思路,景区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设投资2亿元,完成景区近期建设目标。下一步,景区还将投资5000万元左右资金,进一步完善临水观景台、临水商业街、临水步道、水车博览园等设施,实现建设高品质水利风景区的目标。
全面夯实基础设施。景区自筹资金已建成2公里高等级的景区水泥公路,修建了大型停车场、景区观光游览道,配套了水电设施,无线网络全覆盖。目前正结合景区新的开发建设项目,进一步配套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夯实景区游览观光基础。
配套完善服务设施。已建成功能完善的景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别墅山庄区、烧烤篝火场地。目前已建成三星级度假酒店一座,集餐饮、住宿、购物、休闲等功能于一体,为游客提供优良的休憩环境。
着力打造景观设施。发挥天峡景区山美、水美两大优势,做足水资源、水生态两篇文章,着力打造资源与生态两大特色景观。一是塑造水资源特色景观。有流泉飞瀑、峡谷溪流、湖区游乐、漂流探险、工程游览、水路观光,水主题特色明显,水之美贯穿其间。二是塑造自然生态特色景观。天峡景区山石奇秀、林木葱郁、花草芬芳,景区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十分丰富。有银缕梅、油麻藤等名贵植物和娃娃鱼等保护动物,有高山、峭壁、峡谷、湿地、湖泊、岛屿、瀑布、洞穴、古庵遗址等组成的地文奇观。景区内还是全国四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推行封禁管护、坡改梯、种草、种果等各种水保生态示范模式。同时景区还全面推广使用环保型公厕、环保型垃圾桶等各种环保设施,在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方面全面落实环保措施,展现资源型、生态型、环保型景区的独特风貌。
三、高标准管理,营造优质服务环境
景区软环境建设是体现景区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天峡景区开业以来,狠抓管理,勤练内功,全力打造优质旅游服务环境。
深化经营管理。公司为私营独资性质。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运作,管理规范,运营科学。在具体开发建设中,侧重景区水资源规划、生态水库建设等工作,侧重负责景旅游市场开发等工作,形成优势互补、健康规范的经营运作格局。
优化服务管理。一方面景区高度重视员工队伍建设。把好选人关,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加强员工培训与考核。每年都利用旅游淡季进行业务轮训,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和业务技能。每年都进行员工工作考评,奖励优秀员工,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服务质量建设。建立了游客服务中心、土特产商品购物中心等方便游客的设施,想游客所想,为游客服务。要求景区所有工作人员均要树立“游客至上”的思想,做到“微笑服务、贴心服务”,让游客满意和高兴。
强化安全管理。一是落实防灾安全。建立了防灾系统,重点是防范山洪、台风、岩体滑坡、森林火灾以及人为引发的火灾等。在雨季和台风季节,严格按照县防汛指挥部的要求,遇台风暴雨时,适时关闭景区,并对景区道路及旅游路线等进行安全巡查,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积极与林业部门和当地镇、村合作,防范山林火灾。加强对人为引发火灾的控制,宾馆、饭店、娱乐设施等均严格按照标准配置消防设施,烧烤区和野营区设立了专门防火设施,对景区用火实行专人管理,严格限制,切实防止人为引发的火灾。二是落实工程安全。道路路基工程、栈道、攀爬抓手、栏杆等工程均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建设,不合格的坚决返工。建成后,定期进行巡查和维护,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三是落实游乐活动安全。水上活动、登山、烧烤等游乐活动均落实了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景区还设立报警点和医疗救护点,负责景区治安和紧急救援工作。通过以上措施,为游客营造了“舒心、放心、安心”的旅游服务环境。
四、高水平营销,增强景区发展后劲
景区的营销工作是景区维持和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在景区营销工作中,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
广泛宣传。近几年来,每年都通过在安徽日报、安庆晚报、中国日报、市场星报、今日头条设立专版,在安徽电视台、武汉电视台、岳西电视台上进行广告以及在高速路上设立大型广告牌和向游客发放宣传手册等途径,广泛宣传天峡景区的旅游风光。同时,景区注重发挥游客本身的宣传作用,通过秀美景观和优质的服务,使游客能自发的赞美和宣传景区,提高景区的知名度。
做好促销。景区每年都参加历届旅游博览会,同时还远赴上海、杭州、武汉、合肥等地参加旅游推介活动。目前,景区已与省内外20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伙伴关系,每周都有20个以上的武汉、合肥等地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来天峡旅游,景区旅游市场开发前景看好,形势喜人。2017年,景区门票收入突破600万元,其他销售收入达560万元。
在天峡水利风景区建设过程中,我们有四点体会:
一是水利风景区建设为水资源水生态保护探索出了一条新的有益模式。通过水利风景区建设,我们在更高的层次上美化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实现了保护水资源和美化水生态的双重功效,更新了人们传统的只通过工程措施等办法来保护水资源的观念,探索出了一条水资源水生态保护的新的、有益的模式。
二是水利风景区建设必须领导重视和部门支持。天峡水利风景区建设首先得益于水利部、省水利厅的关心和指导;其次得益于当地县、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他们为景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第三得益于当地水利、林业、环保、国土、住建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他们在景区相关手续的审批上快速高效,为景区建设节约了时间。
三是水利风景区建设必须讲求质量和提升档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是水生态建设的一张名片,展现了水利行业的良好形象。因此,对于这张名片,必须讲求质量,提升档次,只有这样,名片才能越打越响。四是水利风景区建设提高了人们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通过水利风景区建设,能让人们充分感受到水资源水生态保护给我们带来的足以引起心灵震撼的自然之美,从而促进人们更好地珍惜和保护水资源。
总之,天峡水利风景区通过几年来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处于逐步优化升级阶段,景区的建设和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发展中,景区将进一步立足自身优势,本着“做强、做大、做精”水利旅游品牌的目标,全力加强景区的开发与建设,为塑造“高标准、高品质”的水利风景区,进一步推进水资源水生态保护,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