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下面由我来介绍一下喀左龙源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的建设管理工作。
一、景区概况
喀左龙源湖水利风景区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喀左县),距北京、沈阳均为400公里左右。
龙源湖水利风景区沿大凌河流域布置,大凌河也是辽宁西部最大的河流。境内大凌河主要分为南支、西支和干流三部分。南支和西支在我县利州街道相汇形成大凌河干流,相汇处称为大凌河干流源。
龙源湖水利风景区主要依托大凌河干流源而建,属于以城市河湖型为主,兼有自然河湖型、湿地型的综合性水利风景区。景区总面积39km2,其中水域面积8.5km2。景区已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景区内历史文化悠久,拥有距今1.2亿年的喀左中国暴龙化石;有距今10多万年前的鸽子洞古人类遗址;有被考古学界称为“中华第一祭坛”的红山文化东山嘴祭祀遗址,遗址中出土了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陶塑孕妇像;景区内还有古代建筑珍存的辽代利州塔、清代的天成观等古迹遗址。
二、景区规划建设工作
龙源湖水利风景区规划建设工作,按照“水在城中、城在景中、人在画中”的总体思路,与城市总体规划完美结合,现已完成了“龙源湖、凌河第一湾、南哨湿地”三处重要景观工程的建设工作。
具体介绍如下:
1.大凌河干流源龙源湖旅游度假区
依托大凌河干流源综合治理工程而建,位于大凌河西支与南支交汇处,修建两岸堤防10km,修建湖中岛5个,两岸生态绿化1500亩、人工湖橡胶坝工程一处。工程蓄水后,形成了水面和湿地5000多亩,与大凌河西支城区段形成的水面浑然一体,总水面和湿地达到10000多亩,相当于杭州西湖水面面积,堪称“塞外水城”。
该区现已开发建设凌河两岸游园景观小品10多处、蒙古族特色广场1处、凌河文化园一处,并建有水上栈道、音乐喷泉、沙滩公园、水艺画舫等旅游设施。红山文化东山嘴遗址展示馆、天成观等文化遗址也对游人开放。
人民广场:占地20万m2,广场内栽植了华山松等名贵树木33种、21万株,并建有大型雕塑、喷泉等景观设施。
凌河文化园:建有大型水上音乐喷泉、主题雕塑及园林小品30余处,大型停车场2处,栽植景观树10000余株,绿化带4000m2,荷花塘一处约10000m2。
水上音乐喷泉:龙源湖水上音乐喷泉,由多种喷泉水型以及喷火、水幕电影和激光表演组成,其中中央主喷设计高达109m。
沙滩公园:沙滩公园长约700m,均宽度30m,分为休憩区、沙滩区、戏水区、游乐区、生态区等不同功能区。
红山文化东山嘴遗址展示馆:该祭祀遗址是典型的红山文化遗址,展示馆位于遗址附近,通过文字、图片、影像、雕塑、遗址出土实物等多种展示手段,呈现出5000多年前的历史文化。
天成观:与北京白云观、沈阳太清宫并称北方道教三大道观丛林。饱经岁月洗礼的天成观,如今依然香火旺盛,来此祈福开运者络绎不绝。
2.大凌河南哨湿地旅游区
该区域位于龙源湖上游,主要有由大凌河南哨湿地森林公园和温泉度假村组成。
大凌河南哨湿地森林公园:依托大凌河南哨生态蓄水工程而建,湿地森林公园总长度达6.5公里,建成湿地20万㎡,修建木栈桥480m,修建园林甬路1000m,栽植各类花草树木15万㎡。建成的河湖、湿地、河中岛、木栈道与周边的山林相结合,形成林护河,水润林,景映水的湿地森林景观。该湿地森林公园已被评为省级湿地公园。
温泉度假村:位于南哨湿地生态区西部,现在已建成浴龙谷温泉度假体验区,包含室内外温泉体验、戏水乐园、康复养生、漂流暗河等娱乐项目。
3.凌河第一湾生态峡谷旅游区
该景区位于龙源湖下游,依托大凌河第一湾生态示范段工程,主要完成了整治河道3800m,修建木栈道900m,码头1座,建荷花塘湿地约8000㎡,修建滨河管理路约8km。
景区建成后,游人络绎不绝。垂钓、漂流、赏荷花、体验蒙古族文化风情园,探寻古人类遗址,学习水利枢纽工程科普文化知识,感受凌河两岸山水相映,美不胜收的景色。
三、景区管理工作
在景区管理工作中,首先成立了喀左县凌河保护区管理局,专门负责对景区实行统一开发、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成立了喀左县凌河公安分局及县旅游警察大队,负责景区违法案件的处理工作,以维护景区正常秩序。景区的运营工作,通过招商洽谈,由喀左成源旅游公司负责。
在景区宣传工作中,一是通过举办节庆、赛事活动,如:龙源湖旅游文化节,举办环湖徒步大赛、“紫陶文化艺术节”、敖包文化节等活动提高景区知名度;二是制作旅游宣传品,其中包括工艺折扇、团扇、“全景喀左”宣传画册等纪念品;三是创新宣传载体,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微信等平台对外宣传。
四、景区效益及发展目标
1.生态、文化效益
龙源湖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对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环境、弘扬水文化等方面效益显著。景区先后建设了几处节点性水利工程、湿地工程,在河流两岸实施“生态封育”、“退田还河”工程,有效地保护了水资源、极大的改善了水质及水生态环境。
景区的建设还为水鸟、鱼虾、野生动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和觅食场所,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由于大量游客的进入,使得以游客为载体的信息、知识、文化等带入喀左县,在与游客的直接或间接接触和交流中,将进一步促进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水平。
同时,也宣传了当地文化,喀左是辽西蒙古族风情浓郁地区,是红山文化和三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中华文明史中占有突出地位。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喀左乌梁海氏家谱是世界上最大的蒙古族族谱。
2.经济社会效益
景区建设发展带动了该区域整体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随着景区游客越来越多,大量游客的进入,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了住宿、餐饮、旅游纪念品制造业等多种行业的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明显增收。2017年,接待游客数量已达约80万人次,旅游业收入已达30多亿元。
随着景区建设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对改善人居环境、改善投资环境十分有利。同时,景区的发展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外来的优秀文化对社会进步都有直接推动作用。
3.景区建设发展目标
景区建设发展具体有以下四个目标:
一是坚持建设景区特色民俗旅游项目,深入挖掘东蒙特色娱乐项目,着力打造蒙古大营、跑马场、篝火晚会等特色项目;二是重视景区内外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主要做好景区内外的交通、餐饮、住宿、娱乐等设施的规划建设工作,营造景区发展的持久活力;三是坚持以“弘扬水文化、建设水生态文明”为基点,充分体现人水和谐的理念,深入挖掘景区水生态、水文化旅游资源;四是加强景区管理及营销宣传工作,制定旅游价格策略、旅游产品策略、多渠道推广策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风光旖旎游人醉,山水画卷更宜人。
喀左龙源湖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形成了“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楼在树中、人在绿中”的人间美景,是一处旅游资源组合状况良好的综合性水利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