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重要专题--2017年典型国家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座谈会--交流发言

甘肃敦煌市党河水利风景区建设交流材料

2017-11-10 09:16

  打造历史文化生态景观河,建设观光休闲健身会客厅 

  ---甘肃省敦煌市党河水利风景区建设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及各位同仁,大家早上好! 

  我来自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敦煌。我的发言题目是“打造历史文化生态景观河,建设观光休闲健身会客厅”,向大家汇报敦煌党河水利风景区建设情况。旨在抛砖引玉,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甘、青、新三省交界处,全市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仅占4.48%。身居沙海,戈壁环绕,干旱少雨。党河是敦煌唯一的地面河流,年均径流量3.02亿立方米,灌溉40万亩农田,养育敦煌18万儿女,党河水利风景区是建在敦煌市城区段,先后荣膺省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前后接待过王岐山、李长春、刘延东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国外有关国家政要及全国省市主要领导,被誉为敦煌城市“会客厅”。 

  一、建设背景 

  著名学者季羡林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再没有第二个。”敦煌,作为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古道长城,烽燧驿站星罗棋布,艺术宝库,两关遗存享誉中外:雅丹地貌,名山神泉久负盛名。悠悠历史,灿烂文化延续至今;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重镇,东连酒泉、张掖,可通中原腹地。西接天山南北,直趋中亚、西亚、南与青藏高原毗邻,北与蒙古高原接壤。自汉武帝建郡以来,这里不仅是开拓疆土、经营西域的前哨阵地,更是古代华戎交汇的大都会。敦煌,是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汉唐丝绸之路的兴盛,使敦煌成为中国历史上率先向西方开放的地区,东往西来的各国使节、商贾、学者、僧侣、艺术家等各色人群,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希腊文化连接起来、沿着漫漫丝绸之路,百折不挠的传播着文明和友谊,追寻着理想与和平;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汇聚,东西方文化从这里西传东渐,使敦煌长期以来,形成了它文明开放、兼容并蓄、向善守正、追求卓越的历史传统。敦煌,是一座丰厚凝重的历史丰碑,矗立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之中,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敦煌屡遭曲折与磨难,几临倾覆之厄运,然而却一次再一次的衰而复兴,蹶而复振,以博采众长、辉煌灿烂的敦煌文化闻名四海,誉满全球。随着国家战略西移,近几年敦煌旅游持续升温,每年游客以20%的速度递增,2017年接待旅游预计达到9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90亿元。旅游产业的迅速崛起,呼唤着城市形象及相应基础设施和谐发展。敦煌党河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上游修建水库后,下游河道几乎断流,仅是每年汛期和排沙时泄洪。城区段沙尘飞扬,垃圾塞道,臭气熏天,蚊蝇横飞,行人侧目屏息而过,古老的河床一片狼籍。因此,打造与古老文明相匹配的生态水利风景区势在必行。敦煌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城区河床上建设党河风情线。这一动议得到了各级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施工建设,累计投资1.5亿元,建成了兼具防洪、生态、文化、景观、节水等功能齐全、公益性开放式的党河风情线水利风景区。 

  二、建设理念 

  我们建设党河水利风情线,意在充分挖掘党河历史文化背景,以塑造生态党河、文化党河、景观党河为目标,通过营造人和水的和谐关系,彰显城市文化与自然特色之间的联系,确定了“魅力敦煌,锦绣党河”的设计理念。在项目论证期间,市上主要领导亲自参加,实地勘测、外出考察、向不同领域的专家多次咨询,并以问卷的形式面向全体市民广泛征求意见;邀请国内不同领域的水利专家进行了论证;聘请高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了工程设计,最终确定了清浑分治的规划方案。该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防洪、排沙和城市安全的问题。超过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可确保城市安全。二是解决了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的问题。水体造景后再进行农业灌溉,形成循环水体。三是改善环境生态。通过蓄水造景,改善城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营造了一个和谐、自然、美丽、清洁的家园和绿色的生活空间。 

  三、建设原则 

  一是和谐发展原则。追求人与水和谐发展的最高目标,实现水利风景区本质要求。统筹了风景区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统筹了当地旅游开发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统筹了风景区建设与水工程建管的有机结合,统筹了自然风景区和人文经管的协调发展,统筹了风景区土地利用与旅游开发的方式与强度。二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人文关怀,以游客为本,为游客提供喜闻乐见的敦煌历史文化,满足其愉悦身心的需要,保证人身安全。以当地居民为本,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改变生活方式和居住条件。以风景区的职工为本,更好地服务于景区管理。三是服务水利的原则。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保证河道水域、水体的功能和各项效益的充分发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充分考虑利用可靠的设置和手段保证服务质量,保证游人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宣传教育的方式,保障水生态环境和水工程的正常运营。四是多重价值的原则。充分保护水资源、发展水利旅游、水土保持等多种功能和价值。综合考虑风景区功能和价值的多样性,兼顾多种利益,包容多种业态,该保护的必须保护、该传承的必须要传承、该体现的利益必须要体现,不能由于旅游开发而削弱或剥离风景区的其他价值和作用。 

  四、建设克难 

  在提出和建设过程中,克服了三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克服社会各界认识不清的压力。党河风情线水体工程从提出设想到实施,全市上下都有疑虑,群众疑虑更大,多年形成的干河要蓄水造景是否可行?防洪排沙的问题如何解决?水资源如何解决?农民灌溉怎么统筹?环境改变怎么应对?安全怎么保障?面对重重困难和压力,我们坚定信念,邀请专家、反复勘察论证,最终确定了清浑分治方案,解决了防洪、排沙和水资源利用的问题。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逐步使人们由不认识到认识,由不理解到理解,由不接受到接受,由意见分歧到最终统一,排除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疑虑。水体工程最终建成运行,显著的水体景观效果更加证实了党河风情线建设的可行性,充分的说明决策是正确的、设计是合理的,建设是可行的。二是克服资金紧张的压力。我们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的设计模式,将水体设计由原来六座橡胶坝变为两座橡胶坝,采用橡胶坝间隔小跌水坝的形式,减少工程投资,同时增加浅水区中心小岛,形成河中有渠、湖中有岛,达到零距离亲临嬉水的效果。把水利工程和景观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遵循总体设计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在施工过程中将有些呆板的直线,变成不同形状的曲线,使得景观效果更加完美,创造出河道景观独特设计范例,工程造价大幅降低。三是紧盯工程质量问题。这么大的水利工程,在干旱少雨的敦煌尚属首次,全市上下都在关注工程质量问题。市委、市政府周密安排,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关。在施工建设中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明确职责,狠抓规范管理。坚持工程质量从点滴抓起,从原材料抓起,从施工的各个环节抓起,使施工关键措施都落到了实处,并开展了“月评”、“周检”、“日督”的质量检查评比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工程进度,确保了工程建设的标准和质量。在当年水体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受了三个月洪水冲击,和两个冬季冰凌冲击,工程完好无损,经受住了考验。 

  五、功能布局 

  党河水利风景区建设,完成了长3.6公里的滨水景观带,42万平米的水域,20万平米的园林景观和生态湿地,20万平米的人行道路及健身广场;建成的室外手模印景墙全国第一;全省最长的室外健身长廊;省内最大的河中音乐喷泉、九龙喷水和首家水幕电影;现代时尚的水中膜结构亭;古色古香的汉唐风格观景楼亭;独具特色的月泉、飞天两大广场及雅园、秀园、思园园林景观带;文化内涵丰富的丝路文化墙;夜光璀璨,异彩缤纷的夜景灯光;现代化管理的自动控制系统;假山喷雾、石雕小品等景观元素。使水系和绿地交融,水体和景观交汇,水清岸绿,碧波荡漾,形成河中渠、湖中岛、休闲娱乐、水中漫步、划船垂钓,月泉楼亭,错落别致,园林小品,新颖独特,夜景灯光,多姿多彩,异彩纷呈,成为“人、水、生态”相和谐的美丽景观。同时,我们将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与景观设施建设统筹考虑,大力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沿线栽植20多个品种1000多棵景观树,栽植灌木、花卉10万多株,绿化草坪6万多平米;安装庭院灯、线型灯、草坪灯、树灯和太阳能灯具2000余套;建成2个大型广场、4个公共停车场、5座星级厕所;设置导览图、解说牌、步道指示牌、安全警示牌等九大类别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安装垃圾桶180个,座椅266个,温馨提示牌80块,景区宣传展板45块。同时,在景区免费装设了WIFI。所有景区设施设备采用生态型、坚固耐用的材质,标牌文字造型、色泽与景观景点相协调。 

  党河风情线水利景区建设,在营造宜人的生态滨水景观同时,也改善了城市气候,经实测:党河风情线景区建成后,城市湿度明显增加,由原来的30%增加到40-50%,平均提高15%,最高时可达到60%。每天早、晚到风情线上休闲健身、散步纳凉的游客和市民络绎不绝,最多时达到两万人次。同时,景区西岸修建的泄洪槽,解决了城市防洪、河道排沙、城区安全等问题;40万平米蓄水,实现了地下水补充、生态湿地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多项生态效益;依托总干渠修建的引水渠和景区末端的回水渠,实现了“上游造景,下游灌溉”的水资源科学循环利用。 

  六、精细管理 

  为精心打造城区水利风景区,建设城市会客厅。敦煌市成立了河道工程建设管理局。严格推行科学规范管理,高要求打造和谐平安景区。围绕景区秩序、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定期开展景区“五乱”治理和“四化”(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建设活动,做到了景区秩序良好、噪声控制达标、水质优良达标,空气清新无异味、地面干净无垃圾、设施整洁无污垢、水面洁净无漂浮物、水体清澈无沉底杂物。景区卫生三扫三清,日产日清,全天候24小时保洁。同时,在景区倡导开展八禁活动:即严禁翻越护栏、涉入深水区;严禁破坏灯带、灯箱、座椅、护栏等公共设施;严禁乱涂乱画,乱贴乱发各种传单;严禁偷钓或故意伤害除草鱼苗;严禁践踏破坏花草树木;严禁随地大小便;严禁随地遗弃各种垃圾;严禁携带宠物、驾驶车辆进入景区。围绕八禁活动的开展,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城乡中小学,利用升国旗时间,对广大师生进行大力宣传,以此带动全体市民提高户外休闲文明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管理局按照“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思想,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全力保障游客安全。在景区沿线安装113个高清监控摄像头,设置了80个安全警示标牌和防护栏等安全防护设施;筹建了警务室,招聘4名保安配合派出所做好党河风情线安全工作;在深水区每隔200米放置落水救生箱,配置竹竿、救生圈、救生绳;同时,在划船区备用救生设备及救援快艇;增添了夜间警示灯箱,防止游客发生不安全事故;聘用常年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援助,以法律的手段维护党河水利风景区正常运行。为迎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我们对党河风情线再次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和系统亮化,党河水利风景区更加亮丽,更加迷人。 

  七、赛事活动 

  依托党河风情线风景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我们定期开展龙舟大赛、国际模特时装秀大赛、风情线梦幻敦煌摄影大赛、钓鱼大赛等赛事;常年开展地方戏曲演唱活动、红歌唱响风情线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放电影活动、全民健身健美操活动;常年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爱敦煌,爱家乡”活动;开展传播敦煌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以及敦煌水利发展史教育活动;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开展中医养生知识宣传活动;开展各种传染性疾病识辨和防控活动;开展学法普法活动等等。敦煌市党河水利风景区不仅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场所,更成为敦煌市民展现新风采、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平台。 

  八、远景展望  

  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两轴三区”城市格局,以阳关路为东西主轴、以党河风情线为南北主轴,实施党河风情线二期延伸扩建项目,继续拓展南北轴向发展空间。向下游拓展2.3公里,向上旅游拓展3.8公里。形成装扮城市、改善环境、涵养水源、服务生活、汇聚人文、助力文博的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线路最长、功能最全的党河水利风情景观带。 

责编: 廖梦均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