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重要专题--2017年典型国家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座谈会--交流发言

陕西米脂高西沟水利风景区交流材料

2017-11-10 09:31

依托生态资源  做好山水文章

米脂县高西沟村支部书记  姜良彪

高西沟水利风景区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交通网四通八达,是晋陕蒙接壤地带“金三角”旅游圈中心。景区距离米脂县城17.5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陕北黄土高原上的生态之花。水库、河流、清泉给贫瘠的黄土高原注入了无限的活力;盘山宽幅梯田,翠绿的松柏、飘香的瓜果让这古老的山村焕发盎然生机;黄土文化、窑洞文化、震撼的高西沟精神铸就景区不朽的灵魂。近年来,我们继续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水利工作,依托生态资源,体现地域特色,使高西沟水利风景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极大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201185日,时任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来高西沟视察时,对我们保护青山绿水、再造秀美山川,水利风景区建设成就及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超前谋划科学规划,是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关键。

高西沟水利风景区本是一个深处黄土腹地名不见经传的贫穷山村,但从1953年开始,高西沟人在中科院、清华大学和黄委会等水保专家指导下,根据“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粮则粮”的原则,制定了“山上缓坡修梯田,沟里淤地打坝堰,高山远山森林山,近村阳坡建果园,荒坡陡洼种牧草,塌崖烂畔种柠条”的科学规划,开始征山治水的历程,1964年制定了《十年水土保持发展规划》。在规划的科学指导下,用了20年时间,修建水库两座,蓄水池7个,淤地坝126座,梯田760亩,坝地400亩,水田460亩,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治理,创造出农、林、牧用地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土地利用模式。2003年,在米脂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高西沟制定了《高西沟农业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内容包括发展产业、美化家园和完善基础设施等。整个《规划》的产生体现了民主商议、农民参与、杜绝命令、不搞形式的原则。《规划》小组的成员逐户走访群众,和农民座谈,了解农民最想发展什么产业,最需要哪些方面的服务,把农民的意愿整理归类。在村干部的参与下规划组成员对全村的山水田林路进行了实地考察,看哪道梁应该栽树、哪面坡可以种草、哪条沟必须打坝、哪块田需要通路,并对村容村貌的改观、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等方面拿出了初步方案。在米脂县委的组织下,召集县有关部门、科技人员以及乡村领导干部、群众代表和规划组织成员一起讨论规划草案,并将讨论结果张榜公布,再次征求群众意见,最后形成规划蓝图。如今,村前一库碧水围绕,村外六座青山环抱,不仅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收成,并且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并由此名扬省内外,成为农业学大寨的典型,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园、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国家水利风景区等荣誉称号。

二、打造独特水文化氛围,是水利风景区建设的重点。  

水利风景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区域的历史延伸,而高西沟精神,是高西沟水利风景区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对高西沟水文化精神进行了挖掘总结。一是借助高西沟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特殊地位,我们开辟了独特的水文化教育基地。2017726日,米脂的兄弟县绥德、子洲发生特大洪水灾害,给辖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灾难和损失,许多人至今依然记忆犹新,而高西沟水利风景区安然无恙。为加强对绥德、子洲这一特大洪水灾害的回顾和反思,牢记"7.26"沉痛教训,以史为鉴,警钟长鸣,加深对洪水规律及其危害的认识,并从中得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从而更好地为防洪治水事业的发展服务。高西沟水利风景区依托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高西沟水文化,以《黄河大移民》、《陕北启示录》、《水问》等大型纪录片为教育题材,成立了爱国主义水文化教育基地,为前来参观学习者免费讲解播放,进而打造独特的水文化氛围。二是塑造了人水和谐的景区管理文化。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必须遵循"人水和谐、安全第一"的原则,保证水库水质和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人民安居乐业。风景区自成立以来,以创建"国家AAA级景区"为契机,在软硬件建设上共投入1000多万元,亮化美化了全区,建成了安全防洪调度体系,确保了高西沟龙头山水库的安全度汛,为当地百姓营造了一个幸福安康的社会环境。

三、多渠道争资引项,是水利风景区发展的有力保障。
  高西沟水利风景区仅有5.04平方公里,可开发利用的面积不大,如何利用资源、如何开发景区是制约风景区发展的"关口",也是在我们管理中较为棘手的问题。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不断的解放思想,我们把政府参与、招商引资、积极搭建水利投融资平台作为破解水利风景区建设难题的“金钥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政府参与投资。在景区建设初期,我们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相结合的运作模式,由政府先期投资修建堤防、停车场、广场和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待景区建设形成一定规模时,采取招商引资等方式进行项目开发建设,我们大力宣传“建设水利风景区就是提升景区知名度,打造景区独特品牌”这一理念,增强老百姓对“高西沟”这个品牌的认识,地方政府也把高西沟水利风景区当作名片,以突出“维护水工程、保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发展水经济”的规划理念,将景区的信息在政府招商网上公开进行引资引项,全力助推米脂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树立米脂县的城市品牌。二是组团联合发展。近年来,高西沟水利风景区全方位整合本区域及周边的各种旅游资源,走联合发展之路,集众家之所长,以水库景区为中心、龙头山观景台为支撑,打造了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天然氧吧,享有"陕北小江南"的美誉。

四、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是水利风景区发展的切入点。

高西沟水利风景区原来管理的基本状况处于部门分割、政出多头,致使没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规划,开发和管理无统一主体,对外营销无人问津,客源市场无法拓展,开发建设一直处于无政府状态。为了彻底解决高西沟长期存在的管理分散、经营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高西沟水利风景区成立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股东为全体村民和村集体,公司注册资金为2800万元,注册资金是评估全体村民所属土地、房屋、建筑、林木以及其他固定资产和村所属村集体资产。以高西沟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进行招商引资,以互惠双赢为合作基调,出台优惠招商引资政策,与引进公司成立联合公司,实行公司化统一管理、开发,旅游公司将高西沟资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旅游产品进行统一开发、整体运营,全力打造“幸福高西沟”品牌,拓展客源市场,提高旅游吸引力,增加旅游经济效益。在公司利益分配方面,制定最优惠的政策,合作公司在投入前期不分红,运营稳定后,按照合同协定,给景区旅游公司进行分红。旅游公司所得分红,按照村集体享有20%的利润,村民享有80%的利润,村集体利润用于村上的公益性事业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民利益分配以户籍人口为分配基数,提高村民收入。这从根本解决了影响高西沟水利风景区旅游业发展的体制阻碍,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进而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水利风景区建设中得到了实惠,实现了发展成果共享。

五、服务民生,促进群众增收,是水利风景区发展的最终目标。
   我们以"发展民生水利,实现全域旅游"为目标,即旅游不仅是增加收入的手段,更要成为服务民生、保护环境,拉动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要着眼于维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回报社会等民生效益,为景区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条件,形成协同发展、互惠多赢的良好氛围。2016年,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现景区人均收入达14800元左右,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今后,我们将以此次全国水利风景区招商引资洽谈会议为契机,以实现水利风景区的科学发展为出发点,以构建人水和谐环境为落脚点,以民生水利惠及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切入点,科学合理地开发好、利用好、保护好水利风景资源,我们要继续在水利部、省水利厅的领导下,在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不断学习借鉴其他优秀景区的先进经验,以深化水利改革、服务民生水利为准则,切实树立“发展民生水利,实现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脚踏实地,锐意进取,不断开创高西沟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新局面。

责编: 廖梦均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