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统筹发展
金州模式助推水利风景区发展
鴜鹭湖水利风景区地处吉林省中南部东辽县金州乡,依托域内的金满水库而建,属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景区内风景资源丰富,工程、水域、森林、田园、湿地融为一体,已形成了种、养、观、食、购一条龙的多元化生态农产品体系,并建有多个观光、民宿、运动、休闲等乡村旅游服务产品。景区管理部门在景区建设与管理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企业管理水利风景区,区域联动开发经营的景区建管模式,这种模式被当地政府总结为“金州模式”。
一、“金州模式”的由来
金州乡地处吉林省中南部,总面积129平方公里,有11个行政村,总人口15000余人。位于长春-辽源高速公路金州收费站出口处,是辽源市城镇规划布局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明显。距离辽源市区13公里、长春87公里,是长辽1小时经济·生活圈的门户,距沈阳210公里,全程高速。位于吉林与辽源经贸产业带的核心区域。2012年东辽县人民政府把金州乡确定为“生态农业开发区”,2013年辽源市旅游总体规划,把金州乡确定为“花海漫城新乡村板块”。2013年,东辽县金州乡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22个新型特色城镇化示范单位之一,吉林省金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经东辽县人民政府确定的新型特色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主体和金州乡新型特色城镇化的战略投资者。同年,公司被省人民政府授予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洲生态农业产业园区被财政部确定为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
金洲生态农业及新型城镇化项目是在五动(政府推动、企业带动、产业驱动、城乡互动、文化促动)战略指导下,坚持以生态、环保、低碳、循环的原则,完成四大产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养老养生和商贸物流及服装加工)的保护性综合开发,即:保护生态、保护农民利益、保护民族民俗文化。保护生态就是坚持以生态为主线,去建设美丽风景区和特色小镇。保护农民利益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保护和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前提,从而调动全社会开发建设的积极性。保护民俗文化,就是以保护、挖掘地域文化来构建区域特色。
2012年区域开发从生态旅游产业入手,金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首先就瞄准了水利风景区的开发建设,“金洲模式”就从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开始推行。
二、水利风景区建设项目的进展
规划与旅游定位:依托金满水库及周边湿地,以现代农业、乡村休闲和养老养生为主要特色的北国风情休闲度假小镇。旅游特色:突出鴜鹭湖水利风景区的四个特色:体验型现代农业、乡土型休闲文化、后现代休闲生活、丰富的水景观空间。同时委托北京时代天元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维拓建筑开发有限公司、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吉林省旅游设计院等规划设计部门,编制完成了水利风景区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近期行动策划”。
鴜鹭湖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是与产业同步开发的。从2012年到现在已累计完成投资9.9亿元,其中:战略投资者投资5.9亿元,国家政策投资2.8亿元,地方财政投资0.3亿元,金州乡政府0.7亿元,项目融资0.2亿元。
截至目前,景区建设已完成了红叶岭森林公园、鴜鹭湖国家湿地公园、户外运动基地、鴜鹭湖冰雪文化游艺场、家庭农场、果蔬采摘园、鴜鹭花海和以鴜鹭书院、特色蒙古包、关东作坊、八铺炕、民俗大院、鴜鹭渔村而构成的民俗风情区等旅游产品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功能基本齐全,核心区内形成了南北沿线15公里的旅游线路。2013年运行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62万人/次,年均接待32万人。
品牌上:目前获得了“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全国美丽宜居示范小镇”、“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省级森林公园”和“中国乡村游创客示范基地”、“省级乡村游银穗级经营单位”、“平安景区”、“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三、“金州模式”在水利风景区建设中的作用
景区开发建设中,管理部门在统筹考虑景区建设与区域“三农”的关系、景区建设与资源权属的关系和景区建设与相关产业融合等关系的同时,创新思维,采用《五个结合》的建管模式来推动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向纵深发展。
1、生态保护与群众参与相结合
在景区建设中,为切实加强区域生态保护,截至目前,已划定和建立了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鸟类保护区、退耕还林保护区和金代古墓保护区,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埋设了界牌、界桩和警示标识,同时建设部门与金州乡人民政府联合属地村民委员会共同发起了保护倡议书,让群众自觉参与到生态保护活动中。
森林公园建设、保护和利用森林面积1246公顷,截至目前,退耕还林115公顷,植树38万株,退耕还湿57公顷,栽植芦苇、香蒲51公顷,河柳6公顷,建设苗木基地88公顷,育苗84万株,路边植树45公顷,植树4万株,建设水平梯田200公顷,治理侵蚀沟36条,河岸治理清淤疏浚4.2公里,除险加固小型蓄水工程6座。景区建设和绿化用的多是林边地和坡地,把已经流转的景区周边的农田经过整理、种植具有观赏性的灌木和花卉为景区增添了靓丽的风景,这些生态恢复和治理工程,其中百分之九十部分都由当地的农民工参与。当地群众的亲力亲为即增加了收入,也直观地感受到区域开发带来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
2、景区建设与区域农民置业相结合
景区建设中,管理部门按照主体责任,投融资、规划设计到市场研发,中间的生产和经营环节,按市场管理方式来扶持和培育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和经营事业部等置业平台,广泛吸纳大学生、企业家和域内的农民、居民置业和就业。
目前,景区内已建立了各类经营事业部19个,专业合作社12个,有机水稻、有机水产品、有机杂粮、有机蔬菜、药材、果榛、花卉苗木示范基地6个,这些部门共吸纳和安置从业人员781人。其中:旅游产业199人,农业产业416人,林业产业54人,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低碳循环产业等112人。781人中除大学生创业和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外,95%都来自于本地的农民工,过去外出务工人员也开始逐渐回流。这些本地人的广泛参与,他们既是建设者也是受益者,这个结合一是给农村的干部群众搭建了置业平台,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地方经济;二是,当地群众的亲力亲为更有力地支持了景区建设向纵深发展;三是,有效的化解了建设中的一些突出矛盾。
3、土地流转与保护农民利益相结合
土地流转是区域开发、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土地仍然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资本。利益面前,企业选择了让利于民,高价流转土地,把每亩每年的价格定为1100元,国家发放的土地补贴款,依然归农民所有,让农民在不耕种自己土地的情况下,得到原来的产置收入,离开土地的农民又优先安置到合作社或产业事业部门务工。经统计这部分农民目前的收入,可达到原来的2.6倍左右,率先享受到了景区发展的成果。
目前为止,景区核心区内已流转土地1.6万亩,土地的流转不光是农业示范基地的需要,景区中鴜鹭花海、果蔬采摘园、家庭农场等也建成了休闲农业的景点,拓展了景区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也打开了基本建设工程落地这个瓶颈。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示范镇都是国家政策支持的项目,但往往都是因为建设条件失去了争取的机会。土地就是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景区建设以来,在政府和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各类基本建设工程:如水利、农发、交通、环保、国土、旅游、文体等各类基本建设、基础设施和生态恢复工程等国家累计投资2.8亿元,在景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景区建设与相关产业相结合
产业融合发展,是综合利用资源、集约投资、提速发展的基本战略。首先是做好专项规划,然后再做区域总体规划,使各专项规划有机结合。开发中把景区建设作为先导,带动各产业发展,也就是示范基地建设首先要考虑观光功能,农业、林业和渔业园区建设首先要具备休闲功能,示范镇规划更多的是体现旅游功能和地域风情,既有现代文创又有金州记忆的新城。因此,开发建设这几年,是景区建设带动了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又充实了旅游业态,有效的支持了风景区的开发建设。
5、景区建设与繁荣地域文化相结合
鴜鹭湖水利风景区所处地域,历史文化厚重,民俗文化淳朴,它是景区建中最具吸引力的特色资源,因此景区管理部门把文化作为独立产业来发展。近几年,无论是景区建设还是景区运行,文化都显示了突出的亮点,归勒赫哈达围场、三道沟古墓这些历史人文在游客中已深入人心;“鴜鹭湖冬捕赶集过大年”、金州农民艺术节等已成为旅游的招牌;关东作坊、八铺炕这些民俗作品,受到了游客的普遍欢迎;鴜鹭书院为东辽、辽源乃至长春及周边城市的文人搭建了书画和民间艺术的平台。目前已由新华社中国图片社授权建立了吉林省鴜鹭湖摄影创作培训基地,省文联文艺志愿者创作服务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俗文化研究室,市老干部书画研究会创作培训基地,中国书画院当代书画研究室,市书画家协会鴜鹭湖书画研究中心,市作家协会鴜鹭湖文学创作室,市摄影家协会鴜鹭湖摄影家创作室”,辽源民间艺术家鴜鹭湖创作室,并确定相应合作项目。
“金州模式”归纳成一句话那就是“区域大协作”,它的发展成果惠及了百姓,也成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更拓宽了我们旅游项目的发展空间,推动了水利风景区顺利并且健康的发展。
放眼鴜鹭河两岸,长远规划引入注目,景区特色日新月异,城镇建设如火如荼。未来5年,公司将投资19亿元,按照保护性综合开发和“五动”“三化”的发展战略,全面完成新型特色城镇化建设的全部指标,以水利风景区为先导的现代农业、生态林业、低碳循环、养老养生、民族文化等产业,总产值将达到5.5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6万元,城镇化水平达到88%。水利风景区建设可谓金州乡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经典之作。旅游产业将继续拉长各产业发展的链条,继续带动各产业加快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尊重自然,人水和谐,有序开发建设,鴜鹭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必将大放异彩,实现我们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景区的梦想。
吉林省鴜鹭湖生态旅游度假发展有限公司
2017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