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重要专题--2018年典型国家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座谈会--交流发言

厦门天竺山水利风景区交流材料

2018-12-24 18:31

厦门天竺山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一、厦门天竺山水利风景区简介

厦门天竺山国家水利风景区(以下简称天竺山景区或景区)也是国家4A旅游风景区(2007.08),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015.03),位于厦门市海沧区,2006年“5·1”建成对外开放。景区面积26.5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超过98%,负氧离子含量常年超过10000个/m3,是天然的森林大氧吧。景区的主要景点有“三三两两”,即三个湖、三个谷,两座山峰、两个寺庙,而景区的核心景观就是三个风光旖旎的湖,以及山上生态水系形成的三条溪谷。

天竺山景区于2005年“9·8”动工建设,至今共投入约3亿元人民币。景区建有行车道30余公里、步行道70余公里、木栈道7.2公里,以及景观节点、驿站、旅游厕所等旅游配套。2016年“莫兰蒂”灾后重建后,景区于2017年元旦全面免门票开放,年均游客接待量约50万人次。天竺山景区的发展既很好的促进了当地农民就业、增加收入,又有效带动了当地农副业、餐饮业、民宿业等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凸显。

二、建设管理工作情况

(一)明确景区建设定位是提升水利旅游的前提

天竺山景区开发伊始就是按照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的定位高起点、高标准启动的。正因为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森林资源,景区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的基础条件十分成熟。2016年景区跻身国家水利风景区后,我们进一步认真梳理分析了天竺山的水资源,更加坚定了知名国家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定位,坚持在保护好水利、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做精“三湖”、“三谷”,着力推进水利旅游特色项目建设,力争将天竺山建设成为集水利观光、运动养生、度假休闲、科普教育的国内外知名水利风景区。

(二)政府大力支持是提升水利旅游的基础

厦门市、海沧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天竺山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工作,专门成立天竺山国家水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由海沧区政府领导亲自挂帅,农林水利局、旅游局、当地街道、水库管理站、国有林场、景区管理公司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成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全方位联动抓好景区规划、保护、建设与管理。每年投入超过1千万元,作为景区水域水系治理、水利设施维护、林相彩化改造、市容管理等工作的资金保障。省水利厅、市水利局也经常性的对景区管理工作进行指导。

(三)加强水域环境保护是提升水利旅游的核心

1、水域治理。水库管理站在三个水库旁专门配套了管理房,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保障日常管理和防洪防汛。我们景区管理单位主要是做好旅游景观方面的提升和管理服务工作。在各方的联动下,我们通过清理了水库周边农民零星养殖、严禁水域垂钓游泳、定期保洁“三湖”水体、加强景观水位蓄水动态管理等措施,既保障了库容安全和下游灌溉,又能兼顾湖面景观效果。通过常态化、精细化的水域治理,景区“三湖”常年保持在II类水质。

2、水土保持。2016年“莫兰蒂”超强台风对天竺山林地造成了毁灭性的灾害,出于森林公园水木保持和景区旅游景观提升需要,我们景区管理公司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一路一特色”的原则,刚全部完成了景区听松路、盘龙路、揽月路等三条主干道两侧(上下50米范围)的林相彩化提升,分别种植了蓝花楹、红花风铃木和黄花风铃木等成片的花海树种总投资约2300万元,涉及林地共1330亩。

3、水利疏导。我们认真吸取“莫兰蒂”台风道路水毁造成严重塌方的教训,在灾后重建中,着重考虑汛期大量山涧水流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溜坡问题,重点对30公里车行道的边沟和道路管涵进行全面疏导修缮,不仅增设了管涵数量,对水流较大、易冲刷的区域加大管涵直径,对山涧水流形成了有效疏导。今年雨季、汛期及几次台风天气,景区灾后重建项目均未出现塌方、水毁等隐患灾害。

4、污水处理。我们定期请厦门市环境检测中心站检测各项环境指标,对景区内所有餐饮点、旅游公厕等容易产生水体污染的项目均建有地下污水处理系统,并采用了三化池+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使得系统出水均达到《厦门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今年还特别针对四季花谷原有污水处理设备设施进行改造,以确保生活污水排放规范、达标,拟引进智能型分布式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达到污水不直排、终水回用于绿化灌溉的国家一级B标准。

以上措施有效保护了景区水体资源,并切实建立起上、中下游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景区下游过芸溪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去年获评“厦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典范”。

(四)推进水域景观建设是提升水利旅游的关键

1、景区溪湖区域提升。今年我们除了认真挖掘景区水文化,梳理和宣传推广景区“水库精神”以外,通过财政投资加大湖畔区域的景观美化,分两期投入,一期投入约420万元,在景区面积最大的水库即皓月湖湖畔种植了面积为100亩的野牡丹林花海;二期投入约100万元,完成了248亩千年桐的种植。

2、四季花谷水系提升。2015年,我们依托长约1.5公里的鸳鸯溪谷水系建成了四季花谷景点,面积约6万平方米,主要种植福建山樱花、日本早樱晚樱、巴西鸢尾兰、月季、茶花等。今年下半年,我们通过“全国万里安全生态水系”项目,专门对该水系进行清理、拓宽、修缮、加固和景观提升,并增设若干观景平台、亲水步道、凉亭等,有效实现了“溪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该水系峡谷段计划今年春节对外开放。

3、大峡谷水系提升。天竺山大峡谷长约2公里,常年保持正常水位,谷内峰林竞秀,巧石林立,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因2016年“莫兰蒂”超强台风破坏,我们从今年10月份开始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已基本完工,项目坚持“因景设道”、“亲水面山”、“重人性化”等标准理念,全程用原石修筑了舒适大方的游步道和观景台,并融入水科普元素,经过提升后,峡谷溪涧纵横,绿涧飞瀑,美景随处可见,是一个自然生态的峡谷文化长廊。

4、天竺湖水系提升。水系位于天竺湖下游段,大约2.5公里,除清理修缮外,计划改造提升为水滑道旅游项目,目前项目已经动工。水系除供下游村镇田地灌溉以外,还有一片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的玉兰幽谷,结合此次水系改造提升,我们计划对谷内的水系进行了重点改造提升,形成了约600米长的精致型叠水景观,与玉兰花海形成自然呼应。

(五)完善景区旅游配套是提升水利旅游的重点

1、水上拓展培训基地。我们2016年引进了专业从事国际性青少年户外拓展教育(“OB”即Outward Bound)项目,利用天竺湖景观水域作为皮划艇训练基地,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青少年参与。

2、山地自行车基地。项目计划选址天竺湖畔,充分利用景区灾后重建的林相改造施工便道,规划建设一条长约5公里的山地自行车越野赛道,打造全国一流的山地自行车训练基地,定期举办全国性、国际性山地自行车赛事活动。该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概念性方案及可研报告初稿。

3、户外运动社区。野好天竺山户外运动社区是我们景区管理公司联合专业户外运动运营单位打造的全国首个国家4A景区户外运动社区,于去年元旦正式启动。该项目面积约10000平米,主要内容包括了垂钓、露营、骑行等,并衍生到景区溯溪探险、森林徒步等户外运动,受到我们当地企事业单位、市民游客的热烈欢迎。

(六)强化管理服务水平是提升水利旅游的保障

1、加强管理制度。依照国家水利部《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国家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标准》、《福建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景区管理公司相应制定了《天竺山景区暂行管理办法》,涵盖了景区水利、旅游、交通、服务、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管理内容。

2、强化安全管理。概括起来讲主要是“三防七联动”“三防”指的是“物防、人防、技防”,去年以来,我们新增了12个安防摄像头、配置了15台执法记录仪,完善12项旅游应急预案。“七联动”指的是与水库管理站联动保障好景区水域安全;与天竺山国有林场联动抓好景区森林防火安全;与当地交警联动做好旅游高峰交通引导;与当地派出所联动管控好景区综治安全;与城管执法中队联动管控好景区旅游秩序;与当地的大型医院联动,以防旅游安全突发事故应急处理;与厦门曙光救援队建立联动,共同打造景区24小时“救援在线”(厦门曙光救援队是当地长期从事社会公益的一支非常专业的民间救援队。)

3、细化市容管理。专门制定并实施《天竺山景区市容管理考评办法》,景区管理公司全员按照划定的卫生责任片区进行“网格化”管理。公司班子领导牵头,每周一检查、一通报、一考核,各片区市容管理成果与员工绩效工资挂钩,全面保障景区市容环境卫生,并积极开展“垃圾不落地”专项行动,认真做好景区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工作。

4、规范服务管理。通过培训教育,能基本做到维序员军容军姿执勤,驾驶员上下车主动开车门迎客、窗口票务人员保持微笑服务。同程网、驴妈妈等旅游网站,游客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

 

 

厦门天竺山旅游风景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责编: 廖梦均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