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西湖生态水利风景区工作汇报
南乐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于西汉初年建制,五代后唐时期改称南乐至今,是黄河故道的流经地,造字圣人仓颉故里,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的故乡,有中国最古老、最原始的汉族戏曲剧种,堪称戏剧鼻祖的“目连戏”。过去南乐境内有“七龙庙、八虎街、十二牌坊、八大槐”等名胜古迹。现存仓颉陵遗址,2009年南乐被命名为“中国仓颉文化之乡”。2006年“目连戏”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乐交通便捷,两条高速(大广高速、南林高速)、两条国道(国道106、国道341)在县内交汇,正在建设的郑济高铁穿境而过并在南乐设立高铁站,具有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自南乐西湖水利风景区创建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呈现出规模扩大、投入增加、管理加强、服务提高、效益增长、影响增大的良好态势,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新阶段。现将南乐西湖建设、管理、规划、科普、水文化等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景区概况
南乐西湖生态水利风景区位于县城西部,以马颊河主河道及马颊河引黄调蓄工程为依托,融仓颉造字、水文生态、风土民情、文化遗产等元素。立足防洪、灌溉、补源、生态等功能,按照“利用水资源、打造水景观、彰显水文化、谋求水经济”的思路,打造的一处集亲近自然、休闲娱乐、湿地科普、体育运动等多种功能的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总面积10.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6平方公里。
景区内的水源为黄河水,主要通过马颊河、第三濮清南等河道引水至我县境内,并通过吉七闸、平邑闸、元马沟、豆村沟等水利工程对水源进行调节,形成了水循环,同时,为保证湖区内水质,县政府成立了县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统领环保、水利、住建等部门,联合执法,加大河道环境治理力度。确保了河道内水质达到三类标准。
景区内主要景点包括:湖心岛、湿地岛屿、沙滩、音乐桥、亲水平台、傅潭秋月、广场、栈桥、天文亭、水文化长廊、民俗文化走廊、字圣苑、游乐中心、采摘园、垂钓苑等等。景区内种植了芦苇、蒲草、千屈菜、观赏莲等10余种水生植物20万余株,栽植各类乔灌木10万余株,铺设草坪6万平方米,修建园区道路5公里,完成了4个主题广场建设,配套完善了管理、照明、消防、应急救援等公众服务设施。
南乐西湖生态水利风景区的突出特点是:湿地风光、城市客厅。但更重于“水利工程”的调蓄、补源、灌溉等功能。
景区的建设优化了南乐县的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品味。她不仅是市民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更成为了南乐的一张“名片”。2017年,南乐西湖生态水利风景区被评为濮阳市唯一一家国家水利风景区。
二、南乐西湖风景区建设始末
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总面积624平方公里,人口56万,是典型的农业县,耕地面积64万亩,农业发展是全县经济的主导,农作物以玉米、小麦、花生等农作物为主。
南乐县位于黄河、卫河冲积平原,属海河流域,境内有五纵两横七条河渠(五纵即卫河、马颊河、徒骇河,第二、第三濮清南;两横即永顺沟、东三干渠),大小排灌沟渠55条,支渠60条。但由于地处引黄灌溉渠系的最末端,是守着黄河水却用不好黄河水的县区。从渠村引黄入水口到南乐县境长达100余公里,集中用水季节来水大部分被上游县区使用,县域内大多数坑塘、河道干涸,地下水位得不到及时补源,水位连年下降,形成了漏斗区;用水淡季河道水位落差大,缺乏相应的调蓄功能,水资源白白流失。特别是在汛期,地表径流及过境雨洪水量丰沛,年流失水量最低在1000余万方以上,同时,马颊河杏元桥北侧滩地内,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深浅不一的坑塘,最深处达8米、长300多米,严重影响堤防安全和附近居民生产生活安全。
为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县财政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不等、不靠,自办水利工程,利用马颊河现有引黄渠道,统筹兼顾,科学运作,本着“除险加固、修旧利废、打造亮点、广惠民生”的原则,于2013年9月启动马颊河滩地险工段综合治理工程即马颊河引黄调蓄工程。该工程任务重,涉及的职能部门多,为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南乐县强化协调推进制度,成立指挥部,县委领导任指挥长,人大、政府、政协的县级干部担任副指挥长,财政、发改、水利、国土、规划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设在项目工地,支起大锅饭,干部职工吃住在工地,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征地补偿、规划设计、文物勘探等方面的问题。抢抓南林高速东延、106国道县城段改线等工程建设急需大量土方的机遇,采取有偿供土的模式提供土方240万余方,不仅免除高速两侧3000亩耕地被破坏,同时也节约了开挖外运土方工程费用。土方工程完工后,通过公开招标,于2014年9月份启动水利工程建设,2015年2月2日工程全部工程竣工并成功蓄水。工程总投资2.15亿元,涵盖土方、拦河坝、绿化、道路景观等。工程占地近千亩,绝大部分是规划中的水利建设用地,利用现有马颊河河道和滩地除险加固后,形成了1500余亩的水面景观。
引黄调蓄工程的完工,既解决了滩地险工段安全隐患问题,又抬高马颊河上游水位1米左右,输水支、斗、毛渠及村内坑塘,使马颊河通过其支渠元马沟、豆村沟、李岳村沟等与第三濮清南互为连通,达到两个引黄渠道互为补充的目的。据测算可增加蓄水量400余万方,最大限度地提高降水和引黄水资源的利用率,补充了地下水资源,为农田灌溉用水提供保障。
接着,县委、县政府又以马颊河主河道与南乐西湖(马颊河引黄调蓄工程)及周边陆域为主体,重点打造了南起吉七闸,东到河北界,全长17.7公里,总面积7800亩的马颊河湿地公园。包含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及库塘三种湿地类型,湿地面积5380亩,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69%。至目前南乐西湖已完成投资8.3亿元。
各项工程的建设竣工,为城市提供了滨水空间,为新区增添了水秀灵韵特色,加快了卫生城、园林城、文明城和生态城市建设步伐。为南乐人民提供了一处游玩的好去处,南乐人民亲切地称之为“南乐西湖”。
三、以水为载体,做好水文化,搞好水规划
水利风景区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水利的重要手段,是传承发展水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支撑。2016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了“文化兴县”发展战略。强化将文化与水系、旅游结合起来,构建“四水绕城、三湖映城”、河湖相连、水系成网的生态景观。围绕“南乐西湖”做文章,高标准打造京南水城·书画小镇、森林公园、南湖、北湖等一大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并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完成了灯笼小镇、平邑特色小巷、相园等文化旅游产业景点。近年来,并以水为载体开展了“五一”劳动节环湖健步行、端午节龙舟赛、元宵节千人民舞大展演、“杏花春雨·相约南乐”等多项体育、健身、摄影等活动,展示了水文化,形成了“水通水丰、水清水美、水韵水乐、人水和谐”的生态宜居水环境。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及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或挥笔泼墨、或按动快门,留下心底的感动。
自景区开发建设以来,始终坚持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保障体系,把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景点开发建设纳入统一法制轨道,以总体规划为指导,始终坚持科学开发,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力避资源和环境破坏。严格按照《南乐西湖生态水利风景区规划纲要》的要求执行。对景区的开发建设,首先保护景区特有的、自然的、生态的优美景色,其次做好景区与水结合的文章,进一步彰显南乐西湖水利风景区的风采。
景区总体布局为“一心、一河、两园、多点”的结构。一心:以南乐西湖为核心。一河:马颊河景观带。两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多点:睢溪清流、杏园飞鹭、西湖烟柳、古槐余荫、繁水荷花、方山耸翠、平邑秋波。
景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积极育林绿化、环境监测与整治,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未造成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使景区的生态环境效益日益显现。
四、景区管理服务状况
为加强景区管理,县政府成立了“南乐西湖生态水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县编办批复了“南乐西湖生态水利风景区管理中心”,副科级规格,隶属于县水利局。人员编制20人。设有景区管理部、综合办公室游客服务中心、安保组等。出台了《景区管理》《卫生管理》《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制度,制订了《导游人员管理细则》《导游服务规范》《应急预案》等。
南乐西湖生态水利风景区管理中心作为专职负责景区的管理机构。
一是定期对景区景点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各景区景点、路段都配备了专职安全服务人员。指定专人负责旅游设施、河道、湖面的清洁工作,及时对各类设施、河道、湖面进行清洁、养护,对景区内景点、环线路面等都安排了专职清洁人员,及时进行清扫,使景区卫生始终保持清洁。
二是进一步完善了景区内原有的标识,建造了警示标识牌,在道路交叉、出口处树立了导向路标,在湖区内专门里规划了几处专供游客钓鱼的水面,并由专人进行管理。
三是通过开展礼仪接待服务讲座,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培训等提升接待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修养见识,全面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使接待服务人员都能为游客提供人性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等。景点服务人员都能为游客详细讲解介绍景区、景点的历史文化内涵及游客项目。
总之,通过良好的景点管理,优质的旅游服务,精品的旅游线路,齐全的配套设施,打造出南乐西湖水利风景区的良好形象,吸引来了大批游客。
五、因势利导,充分发挥西湖水利风景区拉动作用
南乐西湖生态水利风景区建设之前,我县也开发了一些旅游景点,但这些景点布局分散,单打独斗形不成线路,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不高,吸引不了外地游客,对第三产业的拉动和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不大。
南乐西湖水利风景区建设两年来为我县吸引来大批濮阳、安阳、邯郸、聊城等地的游客,全面拉动了我县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已成为我县活跃的经济成分,为建筑、商贸等领域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同时也拉动了慕龙工艺品、道德金豆制品、“苑村”莲藕、西邵红杏、晚秋黄梨等许多当地特色产品的需求。景区周边村庄的农民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如灯笼小镇、平邑特色小巷等,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景区景点及相关宾馆、饭店、商店、店铺等为下岗工人和进城务工的农民提供了大量灵活的就业岗位。同时游客对我县美好的记忆和宣传也是我县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提升了我县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有利于我县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招商引资。
我县开展南乐西湖水利风景区建设已深入人心,得到了全县人民的认可和支持,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也都从旅游业上得到了实惠。短短两年来,我县的游客数量、旅游收入、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明显提高。旅游业已逐渐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形成了旅游业直接拉动第三产业,进而为全县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走出了一条文化、旅游活县之路。
总之,南乐西湖生态水利风景区通过不断建设和提升改造,旅游资源丰富,生态保护措施到位,综合管理机构健全,知名度和美誉度逐年攀升。省市有关领导对我县水利风景区建设运行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但我们深知,我们起步晚,旅游开发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下一步,我们将以实现水利风景区的科学发展为出发点,以构建人水和谐环境为落脚点,以民生水利惠及千家万户为切入点,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科学合理地开发好、利用好、保护好水利风景资源,全力做好、做活水利旅游文化大文章。为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的“开放活县、工业强县、农业富县、城建立县、文化兴县”五大发展战略奠定基础。
相信,南乐,这座豫北小城将伴随着南乐西湖生态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伴随着“南乐厚道文化”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南乐,知晓南乐,更愿意来南乐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