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广州市白云湖水利风景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深挖岭南水乡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健全制度建设,强化技术支撑,打造精品园林,完善公共设施,构建共建共治共管的治理格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不断提升景区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实现向集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水经济一体的生态文明示范区迈进,为推动新时代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参考。
关键词:白云湖;岭南文化;水利风景区;科技支撑
一、景区特色
广州白云湖水利风景区(下文简称“白云湖景区”)位于广州市北部白云区,依托白云湖而建,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2015年被水利部认定为国家水利风景区。白云湖是广州市治水重点项目之一,早期主要功能为引水—蓄水—补水,发挥区域雨洪调蓄、生态补水作用。随着广州黑臭水体治理力度的加大,周边河涌生态日趋健康,白云湖景区停止了大流量调补水,逐步拓展观光游赏、科普教育、休闲度假等功能,建立了“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不断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提升景观品质,丰富文化资源和提升服务功能,形成共建共治共管的治理格局,并结合民俗文化资源和群众需求,建设龙舟训练平台和场地,联合白云区政府举办龙舟赛事,丰富水文化内涵,拓宽知名度。如今,该景区正由单一水利工程向集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水经济于一体的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迈进。
二、实践举措
(一)健全制度建设,强化技术支撑,建设智慧景区。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管理手段。制定《白云湖水利风景区规划纲要》《白云湖水生态修复构建方案》等文件,不断优化水利风景区旅游建设总体设计;严格景区管理,制定涵盖绿化管理、公园卫生、运行管理、设施管理、公共服务管理、基建管理等六大部分70多项管理制度,并认真考核验收实施成果。二是以新技术推进水生态综合治理。从水生态文明理念出发,利用水生态技术、工艺和材料,在水生态保护修复与监测上加强科技创新,打造广州白云湖水利风景区的生态特色和科技特色。三是运用科技手段,建设智慧园区。建设泵站自动化系统,提高调度科学性;建设视频监控系统,数百个监控点有效覆盖全景区,提升安保工作的及时性;制作电子地图,将景区全景上传新媒体平台,为群众游览提供更多便利。
(二)打造精品园林,完善公共设施,拓展宜游宜人功能。一方面,白云湖景区用现代手法将岭南古典特色元素与周边设施环境充分融合,利用植物特性合理布局、巧妙搭配丰富不断生物景观,修建以岭南建筑风格为主的特色工程景观,以及建设具有岭南水乡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观,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崇廉园、红色教育基地云湖学堂等,将园林生态景观与城市历史文脉相融合,全力打造精品园林。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宽滨水空间,建设休息亭、亲水活动广场、栈道和拱桥等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多观景、赏景、游景的优质服务;不断完善园区内配套设施,如主出入口均配套小广场、停车场等,并按最新旅游景区标准升级景区基础设施,如设置家庭卫生间、母婴室,提供免费热水供游客取用等。
(三)发挥社会多元主体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管的治理格局。其一,建立并完善“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有效整合市级水务资金等地方财政资金,积极争取社会各方资金支持,不断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升级景区配套。其二,加强与相关部门综合协调,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专业优势,形成白云湖周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合力。其三,邀请专家学者作为智囊团,联合有关科研单位和高校开展研究,如建立市水土流失监测示范,不断强化技术支撑。其四,联合白云区政府举办龙舟赛事,联合两个街道、市属国企打造云湖学堂和服务驿站,丰富文化资源和提升服务功能。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流管理服务团队。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水平。组织参与丰富的各层级业务培训学习,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打造高素质一流管理队伍。二是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注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培养,给青年干部提供历练和成长的机会,定期外出学习高标准景区和公园建设,拓宽工作视野。三是紧紧围绕党建和业务工作的互促共融,积极开展“普通党员走上舞台”“支部书记上党课”“重温誓词忆初心”等活动,激励党员对标先进,把精力用在园区建设和服务群众上,传承好“工匠精神”,在水利工程安全、水生态健康、贴近民生和主题性旅游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让广州白云湖水利风景区这张名片更加响亮。
三、发展成效
(一)生态效益:净化水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2017年以来,白云湖景区在湖滨缓流区逐步组织实施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健康稳定水生态系统,修复区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效果显著,水质可达Ⅲ类。通过优化水体水质、优化植被群落、保护园区动植物等措施,增强了白云湖周边生态系统稳定性,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成为广州新“绿心”之一,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经济效益:以生态功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景区位于广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白云湖数字科技城核心区域,交通便利,是继续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惠民工程。随着白云湖景区朝着精细化、人性化、生态化的方向推进,逐渐成为白云区西北部地区乃至广州全市生态旅游景观亮丽新名片,这对将促进商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周围地块开发产生良好的辐射作用。
(三)社会效益:弘扬水精神,传播水知识。白云湖景区打造水文化科普展示基地,举办“白云湖水工程及水文化科普”等主题活动,通过宣传折页、纪念品、专题视频等,展示白云湖水利工程运行情况,科普水利工程调补水原理和水工程设施组成,科普水文化和水生态治理相关知识等。
四、经验借鉴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新时代具有岭南特色的水利风景区。白云湖景区科学有序推进岸边绿化美化等工作,为人民群众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舒适环境。同时,深挖岭南水乡底蕴,以景区承载岭南文化,形成以岭南文化体验和特色休闲度假为核心的景区产品体系,建设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水利风景区。
(二)以制度和技术创新驱动景区高质量发展。白云湖景区不断健全景区管理、景区服务等制度体系,不断提高景区治理效能;发挥政府、社区、专家、个人等多元主体作用,最大程度地凝聚景区建设发展的合力;强化技术支撑,依托自动化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电子地图等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景区管理的科学性、服务的有效性,打造高品质的水利风景区。
(三)以科学的人才理念推进景区人才队伍建设。白云湖景区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学习历练、党性锤炼等方式,提高服务能力,拓宽工作视野;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激励景区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热情,让想干事干实事的人可以有机会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自身能力;坚持将党建和业务互促互通,激励党员对标先进,把精力用在景区建设和服务群众上,推动各种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