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重要专题--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展示--典型案例库

凸显地方特色 建设幸福河湖——浙江衢州市信安湖水利风景区典型案例

2022-01-06 17:03

  摘要:浙江衢州市信安湖水利风景区是依托塔底水利枢纽、衢江城区段和乌溪江下游河段而建的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观资源独特、文物古迹众多、集水工建筑于一体,于2011年跻身国家水利风景区之列。景区坚持以美丽大花园核心景区建设为统领,强化顶层设计,促进创新发展,加强环境治理,延续信安文脉,助建美丽大花园,推进生态富民,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建管成效、经济成效、社会成效、文化成效,形成了悟透新发展理念、坚持高标准规划、强化高质量导向、树牢“项目为王”等借鉴启示。

  关键词:衢州市;美丽大花园;信安湖水利风景区;幸福河湖

  一、景区特色

  衢州市信安湖水利风景区位于浙江省以西、素有“四省通衢”之称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衢州,依托塔底水利枢纽、衢江城区段和乌溪江下游河段而建,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2011年被水利部认定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景区运用“党建统领,集成模块化管理”模式,以“红色水路”联游方式将信安湖游船项目与水利党建展示厅、机关党员教育服务中心串联成红色线路,引入“记工分”模式,鼓励党员干部为信安湖发展建言献策;搭建河长制App、数字城管等协同平台,通过治水平台发布巡湖任务积攒“信安币”兑换奖品方式营造人人守护信安湖、人人争当护水卫士的良好氛围。随着信安湖水利风景区不断加强公园复绿及河湖生态防洪堤建设,景区生物多样性逐年提高,信安湖上野鸭、白鹭等水鸟随处可见,呈现出一幅鱼翔浅底、沙鸥翔集、人水和谐的优美画面,践行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目标。

  该景区拥有浙江省水利工程优秀管理单位、浙江省首届最美绿道、浙江省十大运动休闲湖泊等荣誉,衢州市依托信安湖荣获“国际花园城市”。

  二、实践举措

  (一)强化顶层设计。一是深化党建引领。运用“党建统领,集成模块化管理”模式,以水路联游的方式将信安湖游船项目与水利党建展示厅、机关党员教育服务中心串联形成红色线路,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引入“记工分”模式,鼓励党员干部为信安湖发展进言献策。二是完善顶层设计。2017年正式实施《衢州市信安湖保护条例》,成为浙江省又一个在地方性法规的高度进行保护的湖泊;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衢州特色”标准,坚持水岸一体,深化编制信安湖区域规划,编订《信安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概念性规划》和《心动信安湖—衢州信安湖周边区域旅游总体概念规划及重要节点详细规划》,以高品质规划引领景区高质量发展。

  (二)促进创新发展。通过深化生态化、特色化、信息化、专业化、物业化“五化”工作,切实提高景区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能力。统筹考虑两岸空间用地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化”开发利用信安湖优质资源。充分整合景区周边历史文物古迹,把特色文化元素注入主导产业,让文化为景区高质量发展赋能铸魂。通过网格化分片包干巡查、安装环湖视频监控,构建河长制巡湖 APP、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 APP、数字城管、12345 热线等协同平台,探索信息化时代多种巡湖模式,把陆上巡湖与水面巡湖相结合,把职工巡湖与大数据巡湖相结合,提高及时发现处理问题效率。

  (三)加强环境治理。景区按照“五水共治”要求,全面启动信安湖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了40多个专项治理项目,扎实推进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关停 127家不符合环保审批要求的企业,整治889家小企业小作坊,整治248家六大重点工业企业;全面推动城镇污水截污纳管,环信安湖47个混排口全部纳管,新建跨区污水管网 64.4公里,改造污水管网27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建立湖面堤岸保洁、绿化长效保洁管护机制。信安湖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8%以上,衢州全市出境水全部达到二类以上;在此基础上,信安湖继续营造沿湖空间,打造金色岸线,滨水生态空间溢出效益20多亿元。

  (四)延续信安文脉。景区从衢州文化特色出发,以水文化为着力点,联合中国水博馆、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衢州市水文化研究会开展信安湖水文化遗产调查,深入挖掘信安湖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合美丽乡村建设、地域文化特色等加强水文化传播载体建设。复建浮石古埠、新建衢州有礼水文站、赵汴纪念馆,发掘信安湖诗歌文化,出版信安湖诗选集,建设信安湖碑廊等河湖文化宣传窗口,打造沿岸精神文化纽带。打造党建主题衢州水文化红色路线,以“一条红船”将两个党建展示厅、沿线景点遗址相串联,以寓教于乐的形式继续弘扬新时代水利行业精神,努力讲好水故事、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

  (五)助建美丽大花园。景区连续多年承办国际铁人三项、中国滑水巡回大赛、衢州马拉松、国际垂钓大赛、浙江省龙舟赛等知名体育赛事和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浙江省体育大会、金庸武林大会、衢州人发展大会等重要会议,云游信安湖、十里信安“樱”你而美摄影作品评比、植树添色护水等特色活动。通过举办多样化赛事活动,提升衢州城市知名度,带动信安湖周边产业发展,努力把信安湖水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美丽经济、幸福产业,把景区建成集水上游览观光、休闲娱乐、运动健身以及湖滨度假、生态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综合景区。

  (六)推进生态富民。成立以衢州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信安湖周边区域开发项目领导小组,以更优的政策、更大的力度,吸引社会优质资本参与信安湖开发建设。立足独特生态资源优势,推动大生态与大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整合好山水、生态、田园、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康体运动、养生养老、民俗休闲、农业观光、文化体验等生态特色健康旅游业态,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大力探索生态资源产权化、资源化,让绿水含金、青山有价,在绿水青山间寻得金山银山,在“两山”转化通道间探得发展先机,让流域内水产业的发展赋能沿线村民增收致富,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发展成效

  (一)建管成效。完善了信安湖管委会实体化运作机制,提升了议事协调能力,整合市本级和两区、两城及资规、住建、环保等各部门职责力量,形成合力。通过大数据及管理模式升级,保证了信安湖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水质以上,减少了管理成本,“机器+数据”的5G智能模式促使景区基本实现了服务无止境、监督无死角。

  (二)经济成效。依据规划稳步实施“十里江滨景观带改造提升工程”“衢州千亩大草坪”“信安湖水上运动中心”等一系列招商惠民工程,提升市区园林绿化品质,让市民“走得进绿地、留得住步伐、看得见江景”,吸引外部意向投资约100亿元。同时,连续举办品牌体育赛事,提升了衢州城市知名度,带动了体育经济,形成了体育产业。另外,2018年到2020年连续三年接待游客量均超过1300多万,以优越的生态环境带动周边景区旅游收入超3亿元,改善周边超10万人次居民就业问题。

  (三)社会成效。优越的水生态环境增加了衢州周边水亭门、孔庙、烂柯山等景区旅游流量,带动了周边百姓增收共富。沿湖绿道贯通乡村,带动融合城乡互补发展,以生态特色健康旅游业态发掘乡村优势资源,推动村文化旅游业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推进生态富民。

  (四)文化成效。依托信安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精心打造的“红色水路”入选了第四批省直机关主题党日教育基地,也成为了衢州当地市民、外地游客所青睐的旅游线路。从2020年9月到至今已经吸引来访人数100多批次,其中市外40多批次,人数超过4000人,已成为衢州全市乃至浙江全省、全国都富有盛名的水文化红色教育网红IP。

  四、借鉴启示

  (一)悟透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建设幸福河的理念,为景区加快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城市核心圈、台风眼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必须深入把握践行河湖长制与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建设理念,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把信安湖打造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湖。

  (二)坚持高标准规划。要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衢州特色”,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型河湖建设的好经验,邀请专业规划团队,坚持水岸一体,按照历史文化、公共服务、生态景观、交通集散、产业集聚等不同功能区,深化细化编制区域规划。

  (三)强化高质量导向。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景区规划、建设、管理、发展全过程,聚焦“岸线有活力、空间有特色、交通有效率、生活有保障”,不断提升水利风景区发展质量和效益。

  (四)树牢“项目为王”。以信安湖为纽带,整合周边文化、生态、交通等资源,加强课题研究,强化招商引资,促成一批关键项目,吸引绿色产业落地,构建拥江特色产业带,带动百姓致富,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果转化。

责编: 廖梦均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