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重要专题--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展示--典型案例库

以“水务+城管”机制创新推进景区高质量发展——河北邢台七里河水利风景区典型案例

2022-01-06 17:36

  摘要:邢台七里河国家水利风景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生态文明建设,以水务“河长制”为基,以城管“精细化”为准,以机制创新推进景区高质量发展,以流域治理带动区域发展,以生态重建提升城市价值,形成了“行洪安全+水体保护”的水生态建设新经验和“运动设施+特色活动”的水文化传播新形式,为邢台市乃至河北省南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深化探索水利风景区新型管理模式作出有益尝试。

  关键词:七里河;河长制;精细化;水利风景区

 

  一、景区特色

  邢台七里河水利风景区(下文简称为“七里河景区”)位于邢台市区南部,依托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而建,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2015年被水利部认定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景区以水务“河长制”为基,以城管“精细化”为准,优化管理架构,创新“水务+城管”建设管理模式,通过综合治理24.5公里河道,修复沿岸绿色景观带,丰富景区功能等措施,取得了“行洪安全+水体保护”水生态建设新经验和“运动设施+特色活动”水文化传播新形式,改善了水生态环境,持续吸引了白鹭、斑头雁、黑水鸭等野生禽类栖息落户;打造了滨河生态走廊、休闲旅游观光带,内有佳洲公园、瀛园、白鹭园等人文景观,设有七里河体育公园、智跑科技主题园、封闭式健身步道,践行了“水美中国、景惠民生”理念,全力构建幸福河湖,提升了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引领一河两岸绿色发展。

  该景区拥有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民群众体育运动基地、河北省首批“秀美河湖”等荣誉。

  二、实践举措

  (一)优化管理体制,打造“水务+城管”景区建设管理新模式。作为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七里河景区的建设发展与邢台市的城市发展息息相关,找出一条合适的同步发展路子至关重要。邢台坚持“城区即景区、景区即城区”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管理架构,坚持项目建设与试点改革两手抓,将具备城市管理职能的七里河建设管理中心和承担水利风景建设的景区管理办公室相结合,一套班子两个牌子,凭借水务部门指导、城管部门管理的双优势,形成“生态保护+城区建设”的新发展模式,实现了水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和“三宜”“三清”智慧城市建设有机统一。

  (二)建立“河长制+城管治”的水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立足七里河管理的实际情况,邢台将“河长制”和城市内河管理合二为一,深化创新河长制度,形成“总河长+处级河长+村级河长”三级联动机制。设立总河段长为主要负责人,总体统筹点、线、面的水生态治理和修复工作,避免上下游各管各事,并统揽景区建设;明确河道、市政、环卫、园林各主管副职为分河段长,引入城管精细化标准,建设景区示范段;指定监察队伍骨干为村级河长,加强河道日常巡查,对“五乱”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通过全面落实“河长制”,推广护河行动,着力打造幸福河湖;通过城管系统的执法力量和市政维护、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专业团队,执法和监管双管齐下,为七里河的水生态环境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三)坚持“硬软”两手抓,打造亲民水利风景区。一方面,“绿化打造+景观设计”呈现优美水系景观。按照“防洪、生态、休闲、宜居、宜业”的原则,采取“堤、林、路、桥、水”综合治理,七里河河段自西向东建设了7大景区、8大景点,沿河两侧设置了带状、块状的绿色景观带,并以河道串联多个滩地游园,形成“珠链式”景观。目前,七里河景区拥有佳洲公园、瀛园、白鹭园等游园23个,15.7公里的城市快速路“百泉大道”,10公里滩地景观绿化带等。另一方面,“优化服务+完善设施”,打造亲民水利风景区。七里河景区实施“保洁全天候,作业全覆盖、清扫无盲区,管理无缝隙”的精细化标准,开展巡回清扫保洁,做到服务辐射全县区域。修建七里河体育公园、智跑科技主题乐园、“邢台之眼”摩天轮、七里河欧式滨河休闲商业区、七里河健身绿道、智能健身步道等活动场所;对月亮湾滩地进行平整修复,打造市民踏沙亲水打卡地;增设衣帽架、坐凳等基础设施,新建仿古式休息凉亭和长廊等便民设施,加强道路、桥梁等景观照明管理等,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的游玩休息区域。另外,积极举办七里河消夏节、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各类大型体育赛事等特色活动,提升七里河水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发展成效

  (一)生态效益明显,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景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治理河道24.5公里,年打捞水草6000余吨,建设和改建桥梁15座,形成10公里滩地景观绿化带,游园面积达110万平方米,河道蓄水量达760万立方米,绿地面积达390万平方米,仅2020年就新增乔灌木1.2万株、绿篱20余万株、地被7000余平,绿化覆盖率达到90%,绿地率达到95%,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吸引了白鹭、斑头雁、黑水鸭等野生珍稀禽类在这里栖息落户。另外,2020年七里河被列入国家常态化生态补水蓄水河道,协调南水北调生态补水1.7亿余立方米。

  (二)社会效益突出,满足城市和公众多样化发展需求。在景区核心区域,七里河景区两岸建成49公里滨河观光道,具备行洪、交通和观光等功能;建成七里河体育公园、七里河健身绿道、智能健身步道、智跑科技主题乐园等,为大众提供了健身、休闲、游戏的新场所。每年举办七里河消夏节等特色活动百余场,惠及市民群众达数十万人次,极大丰富市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连续四年高质量完成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主办场地和赛道提升工作,向世界展示邢台形象;利用体育公园等运动场地举办多项国家、省、市各类大型体育赛事,全方位打造邢台市文化体育胜地。

  (三)经济效益提升,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围绕建设七里河文化、休闲、旅游产业项目和商贸物流产业项目,与多家公司企业进行对接洽谈。如与河北智跑旅游公司签订了建设“七里河欢乐世界”项目协议;与厦门锐和集团签订了建设“闽台商贸城”项目协议等。另外,随着七里河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附近地区的房地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开工项目占地19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如佳州美地、秀水湾项目全部封顶,青山·漫香林、祥和城保障房项目完成总工程量50%以上,有效激发了区域发展新活力。

  四、经验借鉴

  七里河水利风景区“水务+城管”管理模式的要点在于:保障景区高质量发展是核心,水生态文明的持续发展是方向,城市管理精细化措施是保障。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七里河景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生态建设为主线,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强区域流域协调共治,实施水域和陆域同步推进,整治与保护、修复与治理紧密结合,监管与执法双管齐下等综合防治措施,积极探索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新路径新方法。

  (二)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破解水生态文明建设难题。七里河景区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加快研究探索景区管理体系,形成水务部门指导和城管部门管理相结合的新模式,以水务“河长制”为基,以城管“精细化”为准,优化管理架构,强化管理效能,解决景区建设与管理“两张皮”问题,全力推进景区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城景”融合,将景区自身持续发展主动融入和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七里河景区依托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以景区建设发展为切入口,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景区水资源,打造了既是文化底蕴深厚、人居环境优美和谐的水利风景区,又是休闲业态丰富多元、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综合管理保障有力的宜居、宜业、宜游的邢台市南部新城区,有力促进七里河新区与主城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体现“城区即景区、景区融城区”的发展理念。

责编: 廖梦均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