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建永春桃溪水利风景区是以桃溪县城河段为主体的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于2015年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近年来,本着水源地保护及永春生态立县的发展定位,景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将流域治理管护、水利风景区创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有机融合,采取“综合治理重统筹,守正创新严管理,久久为功促融合”等举措,加快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扮靓一道“美景”,永葆一泓“清水”,带富一方“百姓”,打造永春人民的幸福河,让“水生态”催生“水效益”。
关键词:永春桃溪;水利风景区;多元融合;幸福河
一、景区特色
永春桃溪水利风景区地处闽南金三角的永春县桃城镇,依托桃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而建,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2015年被水利部认定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桃溪水利风景区创建以来,统筹多方力量实施了大小支流全面治理,并依托河长制的全面推行,强化日常管护、专业管护、全民管护,实现了水清、堤固、园靓、路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并打造了南星清新流域、石鼓安全生态水系、霞陵溪治水示范段等省、市流域治理样板,呈现出“一湾清水舞白鹤,两岸风光映桃源”的桃溪水美画卷,成为全省小流域治理的标杆。景区注重多元融合发展,结合永春地域特色,建设永春水生态文明馆、余光中乡愁文学馆、编制河长制“一台戏”,举办白鹤拳大会、桃花节,打造沿溪骑行、水上乐园,带动沿岸观光农业园、瓷产业文创园等滨水特色产业绿色发展。
该景区拥有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泉州市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
二、实践举措
(一)综合治理重统筹,扮靓一道“美景”。一是部门乡镇齐发力。成立桃溪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指挥部,统筹水利、林业、农业、住建、国土、环保、交通、公路、文化、旅游等11个部门资源,策划生成377个治理项目;按照属地原则,以乡镇为实施主体具体推进治理项目,形成“统筹规划、综合整治;分片推进,分段实施;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桃溪流域治理强大合力。二是岸上岸下同治理。将水利防洪治涝、河道清淤、堤岸加固与山水名城、特色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及绿化提升、道路建设、景观改造相结合,统筹推进岸上治理,实现“岸绿景美”;将水污染防治与水土保持、湿地建设、城乡污水收集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相结合,统筹推进岸下治理,实现“水清水净”。三是资金资源强保障。创新多元资金投入机制,以治水为平台,整合多部门资金,做大项目盘子,为水利风景区提供资金保障。引入市场机制,组建桃溪水利发展有限公司,以治理带动沿溪土地升值和开发利用,通过抵押贷款、PPP、政府发债等模式广泛募集社会资金,为景区发展注入动力。将水利风景区与乡村振兴相融合,引导景区内的农民以土地入股、经营旅游业态,吸收民间资本投资,达到“以水生财、以财治水”的效果。
(二)守正创新严管理,永葆一泓“清水”。一是市场借力常态管理。在城区河段,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聘请第三方专业保洁,实现城区河道24小时精细化、市场化保洁。在乡镇河段,根据各乡镇河段长度和人口数量,按需配备河道专管员队伍,负责河道日常巡查保洁,统一发放工资,每月组织考评,确保乡镇河道得到有效管护。二是科技助力智能管理。开发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将景区河流信息、防洪点、水质监测点、河岸生态蓝线等数据充分整合构建三维高清“数字河流”,同步开发“河长通”APP,为景区监管提供系统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技术平台,提高流域环境研判效率。推行无人机自主巡河,与联通公司合作购买无人机巡河第三方服务,定期开展日常巡查,减少人工巡河盲区,提高流域巡查效率。三是布设高清监控。在景区人口密集区、主要节点安装高清监控,及时掌握景区人流量、车流量及水位水情情况,提高景区应急预警能力。四是广泛发动全民管理。全国首创河长制电视云平台,在全县电视开机首页设置“河长制”专栏,将河流监控、河长信息、水质情况等接入电视,让群众在家即可参与河流监管。开通微信“随手拍”、河流问题举报热线,在河长公示牌、电视等上面等公布,方便群众在发现问题时随时上报,提高公众参与便捷度。创建“河长制110”指挥中心,组建24小时在线的坐席团队,对公众通过电话、微信举报问题快速反映、精准派单、实时跟踪、及时反馈,提高群众参与的满意度、积极性,让“全民治理”成为常态。
(三)久久为功促融合,带富一方“百姓”。一是拓内涵,做好“景区+文化”文章。实施水利文化景观工程,对退出后的电站厂房进行改造,建设水电站科普馆、咖啡馆、书吧等亲水文化景观平台,打造特色水文化景观。融入乡镇地域文化,在流域沿岸配套建设乡愁公园、白鹤拳文化广场等特色文化主题公园,形成集观光、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滨溪景观带,不断提升景区文化内涵。承办文化节庆活动,依托景区良好自然风光,承办“世界(永春)白鹤拳大会”、“环泉州湾”永春自行车赛及河长制一台戏、桃花节、荔枝节等,以节为媒,不断提升水利风景区名气和人气。建设水生态文明展示馆,通过图文展板、光影特效、电子翻书等高科技手段,展示永春治水历程、理念及水文乡愁,拓展景区科普宣教功能,展示水利风景区与其他风景区不同的水生态、水知识魅力。二是增颜值,做好“景区+宜居”文章。促进景区与城市发展融合,将城市河湖型景区建设发展融入到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结合老城区改造、新城建设等,建设溪滨绿地公园、亲水景观平台、景观廊桥等,为沿岸居民构筑了一道靓丽风景,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景区与乡村发展融合,将流域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及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将治水项目倾斜到贫困村,以水利项目建设带动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永春县被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县,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三是重效益,做好“景区+产业”文章。推进景区与旅游产业融合,将水利风景区纳入全域旅游规划中,建设沿溪骑行、泛舟漂流等旅游设施,完善景区标识、停车场、公厕等旅游配套设施,统一包装推介,精心规划线路,形成独具水景观魅力的旅游产品,促进水利旅游产业发展。推进景区与农业产业融合,结合沿岸农业资源,建设观光农业园、水果采摘园、农业喷灌园等,打造“生态农业综合体”,以水富农,实现优质水生态产品的效益转化。推进景区与特色产业融合,结合沿岸乡镇特色产业,打造漆篮、陶瓷、蔑香、老醋等产业文化创意园,以水增色,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促进“水生态”向“水效益”转变。
三、发展成效
(一)生态成效。桃溪水利风景区创建以来,统筹多方力量实施了大小支流全面治理,并依托河长制的全面推行,强化日常管护、专业管护、全民管护,实现了水清、堤固、园靓、路畅、岸绿、房美的目标。打造了南星清新流域、石鼓安全生态水系、霞陵溪治水示范段等省市流域治理样板,水质常年达Ⅲ类及以上标准,呈现出“一湾清水舞白鹤,两岸风光映桃源”的桃溪水美画卷,成为福建全省小流域治理的标杆。
(二)社会成效。水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通过融合发展,带动了周边镇村的建设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桃溪两岸滨水景观带生机勃发,城市公园、美丽乡村与流域风光和谐相融,彰显了山水名城风采,为乡村振兴增加了水生态底色。沿线休闲农业、文旅产业、“慢生活”经济圈逐步成型,实现年接待游客量达30万,年旅游收入达1.2亿,成为永春版的“清明上河图”,也是永春最美的一张城市名片。
四、经验启示
一是创新提出“治污水、防洪水、涵养水、净化水、美化水、利用水”六水同治理念,从单一的水利项目建设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转变,开展桃溪流域综合治理,实现“水清、堤固、园靓、路畅、岸绿、房美”的目标,全面提升景区“颜值”。
二是依托河湖长制的全面推行,借力新科技、新手段,拓展参与渠道,创新管理模式,让水利风景区管理更加专业化、智能化、全民化。
三是树立全域景区、全面发展的理念,以保护景区生态效益为前提,探索水利风景区与多种要素的融合发展,变“小景区”为“大景区”,促进水利风景区提质增效。景区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综合治理,坚持融合共促,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推动新阶段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