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重要专题--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展示--重点推荐名单--第二批

系统治理 多元融合 全流域一体化的景区标杆——福建永春桃溪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2023-03-16 19:15 来源:福建省水利厅

 

  永春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东溪上游,幅员1468平方公里,总人口60.5万,森林覆盖率69.5%,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美誉,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县、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入选中国深呼吸小城百佳榜、福建“十大醉美县城”。境内主要有五大水系75条河流,年径流总量18.2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310立方米,是泉州市上游的重要水源保护地及生态屏障。

  一、景区概况

  桃溪国家水利风景区于2015年获评,属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以桃溪县城段为主体,向上游、下游辐射整个流域沿途景观,西起石鼓镇卿园桥,东至东关镇东关古桥,主河道长19公里,规划总面积5.14 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27 平方千米,陆地面积3.87平方千米。景区内流域水体清澈,水质洁净良好,达到国家Ⅲ级标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92%,林草覆盖率达93%,现有维管植物208科507属820种,野生脊椎动物共记录有227种,隶属于30目82科。景区内山、水、林、田、草多种要素均有分布,上游主要呈现河滩湿地景观风貌,中游主要呈现城市滨水公园绿地景观风貌,下游主要呈现浅水湖泊及田园风光。

  桃溪国家水利风景区自设立以来,建设管理工作持续推进、成效显著,先后得到各级领导肯定好评,获得了多种荣誉奖项。2017年,桃溪生态修复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8年12月26日,我县主要领导在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会议上作典型发言;2019年1月4日,时任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到永春调研,给予“作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桃溪这一片足够了”的肯定;2019年4月1日,全国农村水电绿色改造现场会在永春召开,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对桃溪水利风景区给予“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的肯定。余光中先生曾评价桃溪流域治理“清水一湾舞白鹤,风光两岸映桃源”,桃溪国家水利风景区已经成为永春的一张名片,为打响“有一种生活叫永春”品牌擦亮了“水招牌”。

  二、景区特色

  (一)景区水利工程特色——流域治理经验全国典型

  2011年,桃溪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开始实施。在全县统筹、部门合力、资金项目拼盘合力下,策划实施了377个项目,总投资达31亿元,全面覆盖“治污、治乱、绿化、美化”各方面,用时5年实现了桃溪476平方公里全流域的综合治理,实现了“水清、堤固、园靓、路畅、岸绿、房美”的目标,成为全省中小流域治理的标杆。国务院、福建省委、水利部的多位领导都曾莅临桃溪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现场并给予充分肯定;2012年7月,全省流域治理暨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在永春召开,向全省推广永春桃溪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做法。在桃溪流域综合治理的辐射带动及经验总结下,永春各方面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成效日益凸显。2017年,桃溪生态修复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20年,永春县获评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永春县被确定为2022年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

  (二)景区河湖水域特色——重要源头水

  一是水缸水。桃溪流域的水汇入山美水库、白濑水库两个泉州的“大水缸”,承担着下游800多万人口的生活用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地。二是乡愁水。永春是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的故乡,是海峡两岸乡愁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内陆起点。桃溪的水,承载着120多万海外永春游子的绵延乡愁,也是海丝文明的重要节点。三是战略水。桃溪是晋江东溪上游,保障着“两岸通水”——金门供水工程的用水安全,也是泉州七库连通跨流域调水的关键一环,服务于大泉州区域发展用水需求,是国家重大战略金门供水的重要一环,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三)景区水文化水科普特色——滨水文化带丰富多彩

  景区建设中,将永春特色水文化与当地特色乡愁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等相融合,配套建设了余光中文学馆、永春县水生态文明展示馆、泉州市党内政治生活体验馆、6982水电站科普馆、河长制主题公园、800年东关廊桥风情园等文化科普展示点,形成了一条别具特色、内涵丰富的桃溪河畔水科普水文化展示长廊。其中,永春县水生态文明展示馆获评泉州市水情教育基地;6982水电站科普馆的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做法先后在新华社、水利报刊发表文章。

  (四)景区管理服务特色——河湖长制管理模式全国推广

  2017年,景区依托河湖长制的全面推行,在流域管理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先后开发了电视云平台、河长制110指挥中心、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无人机自主巡河等新的管理方式、管理系统,打造出一套高效、专业、智能的管理机制,通过高科技助力全方位管控,大大提升了开放型景区的管理效率,经验做法得到全国推广。2017年,太湖流域片河长制工作现场会在永春召开,2019年,永春获评全国河湖长制工作激励县。

  三、典型做法

  在桃溪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过程中,我县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桃溪水利风景区的区位特色,在“规划建设”“管理创新”“水文化传承与科普建设”“水经济绿色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形成了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些经验做法。主要做法如下:

  (一)六全六治,凝聚统筹持续的“水利+”治理合力

  桃溪流域流经永春一半以上乡镇,并流经县城主城区,涉及人口达20多万,流域治理任务艰巨、战线长久。为了全面、系统、持续地开展桃溪流域治理,我县创新提出“六全六治”治水理念,从单一的水利项目建设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转变,统筹多部门资源力量,举全县之力,持续推进桃溪流域治理合力。

  1.理念的统筹。把流域治理从广度、深度、力度上进一步延伸拓展,提出全水系覆盖、全流域铺开、全方位施治、全过程监管、全民性参与、全业态融合的“六全”思路,及环保先行治污水、河道整治防洪水、水土保持涵养水、生态修复净化水、文化塑造美化水、科学发展利用水的“六水同治”措施,全县统筹一盘棋,大力铺开流域治理。

  2.规划的持续:站位于生态文明建设高位抓规划,立足全流域的系统治理,制定全县综合治水总体规划,将水利、林业、农业、住建、环保等多部门河湖治理保护项目,统一纳入规划,分年、分类实施建设,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确保实现“一年有成果、两年出成效、三年创典型,年年有提升”,形成持续推进、目标明晰的项目盘子。

  3.资金的整合:积极统筹各级部门补助资金,通过部门资金调配筹措,先后争取到涉河涉水补助资金达54亿元,为流域治理提供了资金保障;创新多元资金投入机制,组建桃溪水利发展有限公司,引入市场机制,以治理带动沿溪土地升值和开发利用,通过抵押贷款、PPP、政府发债等模式广泛募集社会资金,为景区建设管理注入动力;将水利风景区与乡村振兴相融合,引导景区内的农民以土地入股、经营旅游业态,吸收民间资本投资,达到“以水生财、以财治水”的效果。

  (二)多方借力,构建高质高效的“水利+”管理模式

  立足解决公益性、开放型景区管理状况复杂多变、专业人才技术不足、管控不及时等问题,在保障政府管理力量的同时,多形式借助外界力量,多渠道拓展参与渠道,推动水利风景区管理更加高效化、专业化、智能化、全民化。

  1.市场借力。一是水面保洁管理。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聘请第三方专业队伍实施河面日常保洁,并由景区管理单位进行考评,按照考评成绩拨付保洁费用,实现城区河道24小时精细化保洁。二是流域质量管理。引入永春生态文明研究院、“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等社会公益组织机构,开展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质监测、水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长期合作,设立水环境守护站,开展河湖质量评价方面课题研究,为景区水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专业的监测、研判服务。三是景区推广运营管理。与永春县全域旅游公司合作,将桃溪水利风景区纳入永春全域旅游资源包,统一负责旅游包装推介,为景区提供网上预约订票、导览导游等服务,畅通景区对外旅游渠道;与专业旅行社合作,将景区纳入旅社路线推介项目,并负责做好旅行团接待及导游服务,提高景区旅游服务质量。

  2.科技助力。一是开发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将景区河流信息、防洪点、水质监测点、河岸生态蓝线等数据充分整合构建三维高清“数字河流”,同步开发“河长通”APP,为景区监管提供系统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技术平台,提高流域环境研判效率。二是推行无人机自主巡河,购买无人机巡河第三方服务,定期开展日常巡查,服务疫情防控,减少人工巡河频次盲区,提高流域巡查效率。三是建立高清监控体系,在景区人口密集区、主要节点安装高清监控,及时掌握景区人流量、车流量及水位水情情况,提高景区应急预警能力。

  3.全民发力。一是全国首创河长制电视云平台,在全县电视开机首页设置“河长制”专栏,将河流监控、河长信息、水质情况等接入电视,让群众在家即可参与河流监管。二是开通微信“随手拍”、河流问题举报热线,在河长公示牌、电视上等公布,方便群众在发现问题时随时上报,提高公众参与便捷度。三是设立“河长制110”指挥中心,组建24小时在线的坐席团队,对公众通过电话、微信举报问题快速反应、精准派单、实时跟踪、及时反馈,提高群众参与满意度、积极性,推动“全民治”成为常态。

  (三)内外延伸,打造特色鲜明的“水利+”文化品牌

  在挖掘景区独特水文化,拓展水科普功能的同时,积极向外延伸,融合本地特色文化及沿岸乡镇特色文化,打造具有水文化魅力,又有独特文化底蕴的“水利+”文化品牌。

  1.竖立水文化品牌。一是建设水利文化景观工程。对退出后的电站厂房进行改造,建设“6982”品牌水电站科普馆、咖啡馆、书吧等亲水文化景观平台,打造特色水文化景观。二是水生态文明展示馆建设。通过图文展板、光影特效、电子翻书等高科技手段,展示永春治水历程、理念、成效,拓展景区科普宣教功能,展示水利风景区与其他风景区不同的水知识魅力。三是建设河长制主题公园。围绕景区水域文化特色,打造水乡愁、水和谐、水音乐等主题的河长制公园,展示因水而生、因水而美的特色文化公园。四是编排河长制一台戏。与本地戏剧艺术家合作,融合永春特色方言三句半、小调、锣鼓词等表演形式,创作河长制一台戏演出剧目,将河湖保护、水科普知识搬上舞台,将水文化喜闻乐见地呈现出来。

  2.生成水脉“文化带”。融合流域沿岸乡镇特色文化,配套建设乡愁公园、白鹤拳文化广场等文化主题公园,形成集观光、休闲、品位于一体的滨溪文化景观带,形成景区文化集群;依托景区优美的水系风光,承办“世界(永春)白鹤拳大会”“环泉州湾”永春自行车赛及桃花节、荔枝节等文化节庆,不断提升水利风景区名气和人气,形成景区文化经济圈。

  (四)融合赋能,形成动力强劲的“水利+”发展格局

  树立全域景区、全面发展的理念,以保护景区生态效益为前提,探索水利风景区与多种要素的融合发展,变“小景区”为“大景区”,带动城乡建设发展、群众致富增收的同时,为水利风景区赋能增效。

  1.做好“景区+城市建设”文章。将景区建设发展融入到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结合老城区改造、新城建设等,建设溪滨绿地公园、亲水景观平台、景观廊桥等,为沿岸居民构筑了一道靓丽风景,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站位永春“生态之城、康养之地”的城市发展定位,以水为媒,将水利风景区纳入城市重点招商项目,将独特水资源转化为“优质水产品”,推动城市绿色崛起。

  2.做好“景区+乡村振兴”文章。将流域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及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将治水项目倾斜到贫困村,以水利项目建设带动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发展,先后打造了南星村溪谷乐游、高垅现代生态农业园、埔头水上乐园、东关特色移民小镇等乡村水美经济示范点,以水求变,激活乡村生态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3.做好“景区+产业发展”文章。一是与旅游产业融合。将水利风景区纳入全域旅游规划中,建设沿溪骑行、泛舟漂流等旅游设施,完善景区标识、停车场、公厕等旅游配套;与全域旅游公司合作,整合景区资源,统一包装推介,精心规划线路,形成独具水景观魅力的旅游产品,促进水旅游产业发展。二是与农业产业融合。结合沿岸农业资源,建设观光农业园、水果采摘园、农业喷灌园等,打造“生态农业综合体”,以水富农,实现优质水生态产品的效益转化。三是与特色产业融合。结合沿岸乡镇特色产业,打造漆篮、陶瓷、篾香、老醋等产业文化创意园,以水增色,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变“水生态”为“水效益”。

  四、取得成效

  桃溪水利风景区设立以来,有效地把沿线的各类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将原本杂乱零散、防洪功能差、道路不畅通的两岸,打造成了“蜿蜒如带桃溪边,映碧叠翠柑桔园”的沿溪水美景观带,成为了“一湾清水舞白鹤,两岸风光映桃园”的文化休闲场所,成为了“你在这头,我在那头”的充满“乡愁味”的绿色会客厅,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及安全效益的多元统一。

  1.营商环境更好,经济发展更快。桃溪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拓展了永春县城发展空间,城市品质得到不断提升,宜居宜业格局得到不断加强,助推营商环境得到不断优化,文化、商贸、旅游、物流等服务业,与醋产、香、陶瓷等有跟产业不断深度融合、跨界发展,沿溪周围轻工业基地、智慧制造园等集聚,全县域经济得到释放,步上发展快车道,近年来永春县县域GDP年均增值5%以上。

  2.河湖环境更美,生态效益更佳。景区设立以来,流域内新增绿地公园2500亩,造林绿化、幼林抚育、封山育林10万亩,水质常年达到国家Ⅲ级标准,新建景观栈道16公里,骑行绿道20公里,滨水休闲公园32处,河湖环境越来越美,为群众提供了种类丰富、空气良好、景色优美的休闲健身娱乐场地,实现了“出门就是公园,身边就是风景”,群众的水生态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多,社会效益大大提升。

  3.旅游产业更强,群众腰包更鼓。通过将桃溪水利风景区纳入县域旅游规划,实现永春“东西”部旅游资源的串联,实现“串点成线,以点带面”,全县旅游产业蓬勃发展,2020年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523万人次,增长15%,旅游总收入58亿元,增长18%。同时,有效带动沿溪乡村实现转型,吸引旅游公司入驻,将资源变现,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促进食杂、餐饮、童品等销售,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2016年,永春被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县;2018年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在永春召开;2020年福建省“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在永春县举办。

  4.特色元素更足,文化氛围更浓。得益于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环泉州湾自行车赛,特色桃花节、荔枝节、登山节等特色活动均在此举行,观光农业园、采摘园,打造香产业、醋产业文创园,永春水生态文明馆、余光中乡愁文学馆、红色教育基地、纪念馆等也落户流域内,成为“网红打卡点”,水文化和水知识传播氛围更浓,永春特有民俗文化,乡愁文化、海丝文化等也得到更加有效的推广。

  5.防洪标准更高,安全保障更强。桃溪水利风景区建成后,突出河流保护,保留河道原生态,按故道治河,维护河流天然形态,借助自然修复力量,保留天然河畔沙洲,为河流保护留出缓冲空间,不与河争地的做法,使永春成功抵御2016年莫兰蒂百年一遇强降雨侵袭,发挥出河道应有的防洪作用,使永春安然度汛。

  五、经验分享

  1.要坚持统筹推进。流域治理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行业和领域,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系统治理,树立全域治水、综合施治目标,整合多部门资金资源,做大治水项目盘子,形成治水合力;同时,要以滴水穿石的坚持、久久为功的勤劲,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永葆景区水清河畅。

  2.要善于借助外力。景区管理涉及水上、岸上、路上等方方面面,特别是开放型、公益性的城市河湖类景区,以政府主导的景区管委会力量单薄,要充分借助市场、科技、社会、公众等多方面力量,为景区建设管理补齐“人才库”,增加“专业包”,壮大“参与军”,确保景区得到更加高效有力的管理。

  3.要站位全面发展。水利风景区建设、管护都需要大量经费投入,需要有稳定,长期的投入保障。除了政府管理投入外,要有全面发展的思路,要吃透摸准各级相关扶持政策,善于打包生成景区发展提升项目,将景区做大做强;善于整合景区内各种资源,并与各种发展要素融合,形成多业态发展模式,将优质水资源产品化,切实增加景区经济效益,为景区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推荐单位:福建省水利厅

责编: 廖梦均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