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重要专题--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展示--重点推荐名单--第二批

弘扬黄河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 河地共融共赢——黄委兰考黄河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2023-03-16 19:28 来源:黄河水利委员会

  一、景区概况

  兰考黄河水利风景区位于兰考县西北部,依托黄河大堤和东坝头险工等水利工程而建,范围东至山东东明县,西至开封祥符区,南至黄河大堤,北至蔡集控导工程49坝,总面积7.15平方公里,属于自然河湖型景区。景区自2017年开始设立,2021年底被定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示范基地、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焦裕禄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河南省水利科普教育基地、开封市中共党史教育示范点、兰考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二、景区特色

  景区地理位置独特,有众多历史遗迹,铜瓦厢决口大改道遗址、1952文化园、兰坝铁路支线、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亭、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处、焦裕禄精神发祥地等,悠久的历史孕育灿烂的文化。自设立以来,景区以保护为核心,以整合资源和提升品质为途径,依托黄河防洪工程和红色旅游资源,将防洪工程、黄河文化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建设了“一园”“一馆”“两广场”“十二景观”规模,发挥了重要的防洪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以及综合效益。

  三、做法与成效

  (一)开拓景区建设管理“新路子”

  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为契机,与地方政府达成“共建共管共享”理念,合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特色鲜明的黄河水利风景区,实现“河地”共赢,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融合”力量。一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投资,提升了辖区堤顶道路、联坝道路的建设标准,改善了绿化环境,完成了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自然风光与文化体验的完美结合,黄河兰考段的生态魅力和景观价值凸显;二是以“黄河湾”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资金,用以建设治黄工程与黄河文化融合示范点,打造“中国共产党治黄故事讲述地——万步研学之旅”;三是兰考被纳入郑开同城化的“大盘子”后,不仅加快了黄河文化互联和生态廊道互通,也从郑州黄河风景区到兰考黄河水利风景形成“升级版”连接带;四是打造铜瓦厢旅游度假区。明确“大文化+大生态+大旅游”的发展思路。着力强化黄河“最后一弯”品牌,深入挖掘“黄(黄河文化)、红(红色文化)、绿(绿色生态资源)、紫(非物质文化遗产)”4种资源,规划打造黄河铜瓦厢旅游度假区。

  (二)做好景区生态保护“责任田”

  景区在建设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切实保护好水生态,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一是持续将景区建设和管理纳入河长制管理范围和水利重点工作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监管,将景区建设与黄河的水利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全面推进水利风景区各项工作落实;二是联合相关部门构建更加完善的“联审联批”制度,持续巩固“清四乱”效果。健全外部协调联动机制,依法加强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关的联系,细化“河长+”工作机制,形成推进兰考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三是推动景区提升改造,与郑州国家黄河湿地公园、柳园口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共同形成黄河生态廊道上最美丽的水利风景线。提高绿化标准,推进绿化、彩化、靓化,加快配套建设人行步道、自行车道、文化驿站、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建设水、林、田、河、草有机融合的生态体系,打造集生态功能、防汛防洪、文化弘扬、休闲观光、交通景观、高效农业等功能为一体、全景贯通的生态长廊;四是通过春秋季大量植树造林,使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55%提高到98%,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绿色效益更加凸显;五是实施植物培植、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推进特色生态农业规模化发展,打造生态滩区;六是打造黄河生态牧场休闲观光基地。构建以优质饲草种植、规模化养殖、饲草料畜禽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弘扬传承黄河文化“主阵地”

  景区积极传播黄河文化,影响力逐步增强,核心景区既是焦裕禄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点,又先后被评为水利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等。联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在东坝头险工工艺教学坝基础上,增添防洪工程教学载体,构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水利工程科普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以推动兰考黄河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助力兰考文旅研学产业创新发展、沿黄滩区乡村振兴和绿色产业发展为目标的兰考黄河水利风景区创意设计大赛,致力于将兰考黄河水利风景区建设成为弘扬焦裕禄精神、治黄精神的重要窗口、兰考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高地、全国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标杆。

  根植特色文化构建研学基地。整合黄河、红色、民乐区域特色资源,建设三大板块主题研学区。利用景区内资源设立研学基地,因地制宜开发设计研学课程。以研学基地为据点,以点连线,铺设主题研学线路。

  (四)景区特色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景区以红色资源为引领,黄河文化为核心,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契机,以生态廊道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为抓手,立足乡村、产业、生态资源,构建多产业融合发展的规模,最大化激活县域资源价值。以线带面,合理挖掘景区周边资源,逐步建立点、线、面融合的景区研学体系,助推兰考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典型经验

  (一)明确景区定位是做好景区建设的前提

  因为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生态资源及地理位置优势,景区设立的基础条件十分成熟。2017年着手建设后,景区进一步认真梳理分析了景区的文化资源优势,更加坚定了要努力打造国家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定位,坚持在做好防洪保安的前提下,进一步将景区建设成为集观光、运动、休闲、科普教育的全国知名水利风景区。

  (二)政府大力支持是夯实景区建设的基础

  兰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景区建设管理工作,成立了“兰考黄河水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兰考县政府分管业务副县长和兰考河务局局长分别担任第一、第二负责人,兰考河务局在景区管理过程中负责技术指导,确保旅游发展与防洪保安全不冲突。相关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全方位联动抓好景区规划、保护、建设与管理,管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景区日常管理维护。

  (三)规范管理是实现景区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是安全管理不放松。景区内河道附近设置了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制定了景区应急预案,及时预防突发事件发生。二是应急处置不松懈。为进一步加强景区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景区管委会建立应急指挥机构,制定应急预案,保持所有设备器材处于良好可用状态,并经常开展应急事故处理和疏散引导等演练。

  (四)河地共融是实现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景区自设立以来,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好景区规划建设的参谋助手和沟通桥梁,近年来,累计争取地方政府投资9584.6万元,提升了辖区堤顶道路、联坝道路的建设标准,改善了绿化环境,完成了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自然风光与文化体验的完美结合,提高了黄河兰考段的生态魅力和景观价值,有力地推动景区的高质量发展。

  推荐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

责编: 廖梦均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