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西安护城河水利风景区认真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工作思路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以“守护历史责任,践行文化使命”为己任,以护城河为依托,注重生态保护,持续优化完善生态景区各项服务设施,围绕水生态治理、水环境管理、水文化宣传等方面采取典型经验做法,全方位开展水利风景区管理工作,让护城河水利风景区成为展示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一、景区概况
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兼具生态景观、休闲娱乐与蓄洪滞洪功能属性的护城河始凿于唐末时期,起初是为了安全防御而建,与高大厚重的西安城墙共同构成了“高墙深壕”的城防体系,是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含光门过水涵洞遗址证明了公元七世纪左右中国大型工程过水结构已发展成熟,是研究隋唐长安城水利系统的珍贵实物资料。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及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安护城河经过了多次疏浚、开通水源、综合改造等工程,不仅从当初的脏乱差转变为现在的碧波荡漾,还成为了生态西安、美丽西安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于2018年入选第十八批国家水利风景区。
护城河国家水利风景区水域面积约36.2万m2,蓄洪滞洪库容约144.7万m3,位于西安市明城墙外侧,与钟鼓楼、碑林博物馆构成历史文化景区聚集地。景区以西安城墙为依托,构成“墙林河路巷”五位一体的有机组合,坚持把保护水资源、优化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发展水经济等作为核心工作,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社会效益更加显著,先后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陕西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先进单位”“陕西省文明旅游示范单位”“陕西省平安优秀景区”“陕西省工人先锋号”“西安市‘最美河湖’”“西安市全域治水示范工程一等奖”等诸多荣誉,成为陕西省重要的地标符号和精神家园。
二、景区特色
西安护城河水利风景区围绕明城墙遗址,合理布局景观点位,打造护城河绿色生态廊道,做到城市与景区相互融合,历史与当今相互渗透。景区以“守护历史责任,践行文化使命”为使命,着力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体系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为大力推进护城河常态化、专业化、标准化管理,护城河水利风景区制定并完善了《西安护城河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了护城河物业、绿化、设施分级、分区常态化标准规范管理。依托标准化体系,强化日常监管,形成了作业规范、管理有序、功能完善、人水和谐的局面,景区社会事业标准化管理已成为行业典范,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二)依托水利资源,搭建高质量发展阵地
为彰显治水思路和治水成效,护城河景区挖掘并利用水利资源,充分利用水利宣传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水利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在“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博物馆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图片展览、现场宣讲、志愿活动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二是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团队开展长期合作,研究再生水补给城市景观水体的生态治理措施与成效。
(三)打造精品活动,发挥高质量发展优势
为夯实水文化品牌基础,提升护城河旅游形象,景区以“传统文化+智能科技”的模式打造精品活动。既有遵循传统礼制的上元夜流灯祈福传统文化活动,也有科技赋能的智能游船观光游览。同时,利用墙、河互动界面,通过水舞与灯光结合的光影展演,让游客在护城河体验现代科技的视觉盛宴,逐步探索和形成了“水利+文旅、水利+科技”等多业态发展模式。
三、典型做法
近年来,护城河紧密结合并利用水工程、水文化特色资源优势,建立了“生态治理+智慧管理+优质服务+文化宣传”的组合机制,有效推动了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
(一)注重水生态治理,提升生态贡献力
秉承“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目标,景区通过“生态浮岛+推流曝气+以渔抑藻”的水生态治理措施,逐步构建并完善水生态系统,增强护城河水体自净能力,同时辅以全方位监测,实时掌握水质变化、微生物结构变化、底泥污染物迁移变化,确保护城河水质稳定良好。
(二)构建智慧安防体系,提升安全竞争力
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造集文物监测、景区管理、安全应急、城市防汛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信息中心,实现人流安全监控、水位实时监测,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的立体化防控体系,为景区安全保驾护航。
(三)提供优质服务,提升旅游体验感
为提升市民游客的休闲体验,护城河水利风景区不断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大对园区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同时引入“金钥匙”五星级服务理念,将国际五星级酒店管理当中的优质服务落实到景区的每个服务细节当中,竭力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设施更完备、风景更优美、服务更优质的游园环境。语音讲解、路线导览、在线预订等功能的上线,进一步提升了景区智能化服务水平,助力西安宜居宜旅游城市的创建。
(四)拓宽宣传渠道,提升水文化影响力
近年来,景区在守护水遗产、保护水环境、创新水管理、建设高质量水利风景区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景区不仅注重传统媒体的宣传,同时还运用新媒体的发展优势,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布景区最新动态,通过展览展示、快闪活动、视频推送等形式,带领人们品味文化遗产底蕴,感受水利景观魅力,实现传统文化与美丽河湖的和谐永续发展。
四、取得成效
护城河实现了从“臭水沟”到水利风景区的华丽蜕变,广大市民游客更是见证了护城河生态环境逐渐转好、服务质量逐渐提升的变化过程。护城河的涅槃重生,是西安优化水环境的一个缩影。
(一)发展后劲更强更足
护城河水利风景区每年吸引1500余万人次市民游客参观游览,不仅带动了西安城市旅游经济体量的增长,更为西安水利旅游品牌传播力、影响力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促进景区自身发展,实现双向良性循环,确保景区高质量发展劲头更强更足。
(二)生态环境更优更美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危机,护城河水利风景区完善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条件,实现地表水与再生水的综合高效利用,为再生水补给城市景观水体、生态环境改善及地方人居环境提升提供途径与经验。通过综合提升改造与运营管护,护城河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水体标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在98%以上,林草覆盖率在96%以上,实现景区生态景观风貌的优美和谐。
(三)综合效益更具影响力
护城河水利风景区突出“历史、生态、人文、和谐”整体氛围,延续历史文脉,梳理护城河与环城公园、城墙的空间关系,保护性展示隋唐长安城皇城过水涵洞遗址,整体提升景区游览环境与夜间景观。通过打造“墙林河路巷”和谐统一、主客共享、承载历史的绿色开放空间,不仅让隋唐长安城先进的水利建设与新时代水利风景区优良的生态环境交相辉映,更是让护城河水利风景区成为陕西省遗址保护展示新样板和内环生态绿廊建设新典范。
五、经验分享
(一)系统施策,匠心铸造精品
护城河综合改造涉及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等方面,按照“治、用、保、引、管”思路,打好改造“组合拳”,通过落实“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等一系列举措,让水环境质量获得提升,建立了水生态立体保护和修复体系,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治水示范样本。
(二)以人为本,增进群众福祉
紧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对护城河及环城公园内涵、品质、颜值全面升级,形成“一段一特色、一步一风景”的环城绿色生态走廊。采用先进环保材料的塑胶跑道,已成为跑步一族打卡地。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护城河水利风景区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跨界合作着力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活力、亲民、生态、沉浸的生态景区。
(三)文旅融合,提升城市品质
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西安文脉的延续。景区始终坚持文物保护优先的原则,同时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途径。创新融合、数字赋能、以文兴旅、以旅促商,护城河水利风景区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交出满意答卷,不断赋予西安古今交融、国际化都市形象内涵与能量。
未来的护城河将持续秉承“忠诚、干净、担当、科学、务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以打造“国际一流、文化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创新、休闲空间”五位一体的绿色生态景区为使命,助力西安城市品质提升,以绿色发展护一泓清水,碧波荡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荐单位:陕西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