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景区概况
增城区增江画廊水利风景区于2011年4月由原增城市增江画廊水利风景区筹备领导小组负责申报,2011年11月经水利部审批为第十一批国家水利风景区。景区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增江东、西两岸,中心景区整合了两岸自荔湖初溪水利工程至正果湖心岛河岸线经过改造和美化的自然景观,全长约35公里,延伸景观为上游派潭田园生态景观、温泉区和白水寨瀑布多个景观,形成了一组天然与人工景观相辉映的增江水利景观带。景区类型包括湿地、自然河湖以及城市河湖三种,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0.5平方公里,景区水质为Ⅱ类,林草覆盖率达95%。景区落成获批以来,按照景区原规划纲要在旅游资源开发、增城全域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提升、水文化教育科普等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
二、景区特色
(一)碧道引领,加强生态文明及防洪排涝体系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城市发展思路,增城区在增江画廊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增江碧道,把补齐防洪排涝基础能力短板作为碧道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高质量建设碧道引领防洪排涝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逐步提高城市品质,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中增江碧道(雁塔大桥-初溪拦河坝)(图1)6.5公里被列入广东省万里碧道建设试点,2021年荣获“WLA世界景观建筑奖”,并于2023年5月被授予2021-2022年度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增江碧道以水为主线,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经济等功能,通过系统思维共建共治,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努力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整体建设思路是在解决城市防洪的基础上,结合环境美化、城市发展、旅游景观等多种功能进行综合整治,增江碧道沿线堤岸成功抵御了2020年“6.8”增江20年一遇洪水,充分发挥其防洪作用。一是堤岸加固和护岸建设,保证城市防洪要求;二是改造沿河破旧栏杆,提升防护功能;三是增加亲水设施,完善滨河慢行系统,贯通沿河绿道;四是堤岸生态化改造,河道生态修复以提升水环境;五是加强沿河湿地建设,将滩地内鱼塘与增江联通形成生态湿地,改善水质。
(二)统筹规划,打造提升“一江两岸”景观带
为落实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优化提升珠江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城市环境品质,建设幸福美丽家园”的要求,增城区以增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组织编制了《增江“一江两岸三带”发展设想和近期实施方案》,方案将增江“一江两岸三带”定位为“翡翠珠链,山水画廊”,增强增江生态景观带建设,构筑广州东部山水画廊;继续深化“增江画廊”城市名片,依托已有和规划的绿道向增江两岸延伸景观,打造30里增江“山水画廊”。一是建成初溪水利枢纽船闸工程。工程于2016年4月启动实施,按V级航道标准、300t通航能力设计单线一级船闸,同时考虑到今后航运的发展,为提升通航能力留有余地,船闸通航水深按Ⅲ级航道标准设计。工程于2019年9月完工,初溪船闸建成投入使用标志着增江“一河两岸”实现了上下游通航的目标,对促进沿岸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二是引入1978文创小镇。该小镇是广东省首个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增江东岸,通过对增城原糖纸厂以及周边旧厂房、旧仓库、散落民居以及旧村庄进行创意性开发改造,形成了一个带有记忆性元素的全新文化创意区域。项目主要吸引电影、音乐、广告、设计等文创产业,旨在打造以电影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小镇,已成功举办各类电影节、电影论坛、艺术展览等活动,是增江画廊上一张闪亮的文创名片。三是建成正果拦河坝工程(图2)。该工程位于增江正果镇蒙花布村段,工程除保障灌溉、供水、发电等传统水利工程功能外,为方便两岸群众通行,闸室上游设置了人行风雨廊桥,下游设置了交通桥。闸上风雨廊桥廊亭错落,既可遮风挡雨,又可登高观景,彰显岭南建筑的“通”、“透”、“漏”特色。廊亭、管理房还原岭南水乡的古朴简洁,整体风格与周边相融合,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工程推进过程中,为了更好彰显当地特色文化,各参建单位深入考察研究,栏杆图案选用增城荔枝与畲族图腾,弘扬增城荔枝文化与正果畲族文化特色。水闸上游为湖心岛景区,下游与正果碧道衔接,一江两岸碧水青山,赏蒙花布民俗美景,品正果传统美食,体验千年古镇勃勃生机。工程于2021年获得广东省水利建设工程文明工地、2021年“智水杯”全国水工程BIM应用大赛银奖、广州市水务精品工程示范项目等荣誉。工程建成后,提升了两岸人居环境,弘扬了当地文化特色,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三)以水为本,坚决抓好生态环境治理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营造增江画廊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结合上级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增城区坚持河湖系统治理,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整治,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切实抓好水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完善区、镇、村三级河湖长体系,实现“河湖长+河湖警长”机制的无缝对接。二是实施《增城区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通过新建污水管网、管网清淤、完成Ⅲ、IV级结构性隐患缺陷整改、管道错混接整改、拆除截污设施、揭盖复涌等措施,从源头抓雨污分流,持续改善河涌水质。三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排水单元达标创建,达到了省、市农污治理自然村全覆盖,污水收集暗管暗渠化的目标,进一步有效收集和治理污水,为水清景美添加保障。四是加大增江河巡查和执法力度,依法依规坚决对涉水违建、水事违法、水土流失、无证排水等行为执法处理,有力保障水环境不受侵害。五是推进“源头减污挂图作战”工作,市民可通过“广州河长APP”上报污染源,按照“边摸查边整治边销号”的做法,上报问题整治率达99%;利用“增城河长”微信公众号鼓励对涉水环境问题举报,对收到有效的群众举报发出奖励金,推动全民治河。六是开展以“增城河更美,万人巡河齐护水”为主题的巡河活动,依托增城区“河涌众采”微信小程序,对发现涉水问题及时整治。通过全民共治,截至2022年底,国考增江口断面水质为Ⅱ类,优于国家考核Ⅲ类标准。
(四)夯实基础,坚持做好景区日常管养维护
为持续做好增江画廊水环境日常管养维护有关工作,增城区每年均安排专项资金予以保障。与此同时,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方式,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大水环境保洁力度,从2018年起,在河道日常维护及保洁的基础上,对增城区重点河涌、黑臭河涌及其他河涌的管理范围实施常态化的“洗河”行动,对水面、河床(湖底)、堤防,下河通道以及临河的人行道、栏杆、亲水平台、景观、休闲、照明,标识、绿化、管理房等设施进行清理,以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目标,还干净整洁的河涌环境于民。
三、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增城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年)》,高标准编制了增城区碧道建设规划,从自身及周边生态环境特征出发,突出保护与开发并重,着力打造“一纵两横多节点”的生态布局,彰显岭南水乡田园魅力。碧波映塔,鹭鸟翩飞,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重点打造的6.5公里增江省级碧道试点成为市民最爱的“网红打卡点”,项目重点打造一批景观节点,包括荔湖湿地、政务中心广场、立体碧道等。其中,立体碧道更是“广州首创”的亮点景观之一,立体碧道紧依江边山坡而建,与素有“小鸟天堂”的圣皇洲仅一水之隔。碧道分为亲水骑行道、半山腰慢行步道和登山道三层景观道。从空中俯瞰,一侧是波光粼粼的增江画廊,一侧则是建于网格护坡上的三层立体碧道,令人叹为观止。立体碧道为游客提供多层次休憩空间,可直观感受“双塔锁江”“千鸟归巢”的醉人美景。增江碧道被水利部评为“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典范,并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网、学习强国等媒体多层次全方位报道。增江碧道已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好窗口,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好去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好样板。增江碧道的建设为加快构建绿色生态水网、宜居宜业活力廊道及高品质魅力水岸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典型经验
增江画廊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改变了人们对水利工程“防洪灌溉”单一功能的认识,让群众充分享受景区建设与和谐发展的成果,充分感受到了城市面貌的变迁。增江画廊水利风景区在管理过程中探索出良性的管理机制,实现了景区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为增城区景区的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典范。
(一)打造水上旅游线,发展增城旅游经济
增江画廊水利风景区沿线先后建成了正果湖心岛、莲塘春色、南山古胜、龙舟赛场、鹤之洲湿地公园、荔湖湿地公园等一批景观节点,游客可乘船欣赏增江两岸景观带,切身感受“一江春色醉游人,两岸百花望荔乡”的美景。增江画廊风景区使增江成为集观光、娱乐、休闲度假、运动、科教和文化等旅游项目于一体的景观带,促进了增城中部和北部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同时带动周边消费,带来经济效益,对增江沿岸经济结构调整大有裨益。
(二)打造魅力增江、幸福增城的宜居环境
水是人类相依相偎的重要生活环境,更体现水是城市的灵魂,人因水而秀、城因水而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增江画廊水利风景区结合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历史底蕴,建设了一条集防洪、景观、休闲娱乐、生态等多功能的生态廊道,大幅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增城区每年都会依托增江画廊风景区进行“中国水日”科普宣传、景区徒步等活动进行水科学、水文化的全民科普,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治水对人居环境的改善,进一步推动形成节水、爱水、护水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打造投资热土,以良好营商环境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增城区地处穗莞深港黄金走廊的重要节点,作为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是广州拓展珠三角东岸经济腹地的“桥头堡”。增城区以建设广东万里碧道为契机,将增江碧道打造成为“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升级版”,促进增江画廊水利景区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增江画廊水利风景区以优美的水生态环境,为粤港澳大湾区创造了良好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条件,全面提升了增城区的城市品位,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也大幅提高了增城区的营商环境,使增城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的投资热土。
推荐单位:广东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