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重要专题--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展示--重点推荐名单--第三批

深入践行“两山”理论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泰安天颐湖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2024-04-08 16:29 来源:山东省水利厅

一、景区概况

天颐湖即胜利水库,位于泰安市岱岳区满庄镇境内,处在“山水圣人”旅游线上,总库容5020万立方米,是一座集工业供水、农业灌溉、引水补源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近年来,泰安市岱岳区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胜利水库的资源优势,高标准打造了天颐湖水利风景区。天颐湖风光秀丽、景色宜人,集“旅游、度假、科普、休闲、娱乐、运动”为一体,被称为“岱岳明珠”。

2010年,天颐湖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之后,天颐湖逐步挂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山东农业大学实践就业基地、山东省徒步运动协会会员单位、泰安市水上运动训练中心。先后荣获2017年度山东最具影响力景区、十佳人气景区;2018年度旅游产业影响力旅游度假区、最受欢迎景区;2019年度山东优秀旅游景区;2020年度山东精品旅游十佳研学目的地;2021年度旅游口碑奖、山东省第一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2022年度智慧旅游景区、文旅融合示范单位、山东省“管理和服务创新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景区特色

(一)依托水利资源,打造秀美景区

天颐湖水利风景区依托胜利水库和胜利渠的生态资源优势打造而成,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胜利水库和胜利渠工程建成于1978年,当时为解决泰安西南部严重缺水问题,泰安举全县之力,12万人民齐上阵,战天斗地、破除万难、团结治水,横穿泰城54公里筑渠修坝,实现了东水西调,创造了泰安水利史上的壮举。近年来,泰安市岱岳区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人水和谐精品水利风景区”为目标,推动天颐湖高质量发展。目前,天颐湖已然成为一方盛景,四季风光,万千景象。阳春,伴随着山野返青,平静的湖面雪化冰消,沉寂的林间恢复了百鸟鸣啭;盛夏,湖光旖旎,林间漫步,水边垂钓,湖上泛舟,沙滩嬉戏,景色醉人;金秋,天高云淡,风清气爽,层林尽染,绿水如蓝;隆冬,银装素裹,清白朦胧,候鸟云集,如诗如画。

(二)运用多维设计,凸显水利特色

天颐湖水利风景区以河流水系为轴线,胜利水库为载体,统筹上下游、左右岸水利资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水利风光带。景区通过系统谋划,按照“一核、一环、两湖、多板块”的结构体系进行规划建设。“一核”是指位于天颐湖核心地块的旅游度假中心区,它也是未来发展的增长极。“一环”是指沿天颐湖湖滨大道,以穿珠成链的形式串联多个不同主题的景观区块,犹如一条绿色项链,既与天颐湖环抱相依,又自成一体,别具一格。“两湖”是指由旅游度假中心分割而成的南北两个湖面,搭配景观生态系统,俯望一静一动,是自然与人工的有机过渡。“多板块”是指镶嵌在湖面周边的滨水广场、主题乐园、滨湖生态园、水上运动中心、郊野生态园等,为群众提供多功能的滨湖休闲空间。

(三)创新运营方式,实施人性化管理

天颐湖水利风景区实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运营方式,通过PPP模式引进社会资金和优势项目,形成了“政府监管服务到位、社会资本多元参与”的管理体制。与国内其它景区不同的是,天颐湖水利风景区留足了大面积的免费休闲空间,十万平米的滨湖休闲沙滩、月伴湾休闲广场、如意画廊、十里花堤、大型水幕电影等均免费开放,游客不花一分钱也能玩个痛快。景区将美景交给游客的同时,还将餐饮、住宿、交通、休闲等二次消费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形成集“游、娱、购、吃、住、行”六方面于一体的多元化运营模式,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优质服务。

三、做法与成效

(一)持续保护水生态,探索修复新路径

近年来,岱岳区围绕“大美岱岳”建设目标,不断探索依托水利设施和水利工程,打造高质量水利风景区品牌。从2013年开始,先后实施了唐庄坝、瀛汶河、石汶河拦蓄枢纽等工程,再通过胜利渠将水引入胜利水库,为持续开发建设天颐湖水利风景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保障。尤其是2017年,岱岳区经过多方争取,成功将胜利渠综合治理项目列入作为全国试点的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体系。竣工后,根治了部分渠段岸坡坍塌、堵塞、生态脆弱等问题,胜利渠引水补源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每年调蓄、补充生态用水约1000万立方米,保证了周边城镇生态发展用水,实现了“水工程服务水环境、水环境促进水生态”的人水和谐目标。

(二)全力提升水环境,建设宜居新家园

岱岳区始终践行“两山论”理念,聚焦绿色发展。天颐湖水利风景区建设前,此地是一片荒野,被当地居民称为“水淹地”,土地长期被水淹没或浸泡,不能耕种。景区建设后,将砂石区打造成景点,将土丘堆砌种植花卉;将泥泞路,改造成石板路和木栈道;水、电等基础设施的配套,贯彻节能环保材料。景区设施不断完善,林草覆盖率达到98%,防风固沙效果良好,水质监测各项指标达到国家III类标准,噪音指标达到国际I类标准。渐渐地,野兔、鹌鹑等野生动物越来越多,国家二、三级保护动物白头翁、针尾鸭成了常客,还能看到鹳、鹤、鹭等稀少物种。天颐湖水利风景区不但成为广大群众的休闲胜地,也成为野生动物繁衍的栖息地,形成了一处处“水清、岸绿、景美”的网红打卡区。

(三)打造特色水景观,增添发展新动力

天颐湖水利风景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发展全域旅游。陆续建设了全市唯一的熊猫馆、婚拍摄影基地、古典汽车博览馆、梦想小镇、飞行馆、“泰山之眼”百米摩天轮、天颐阁等18个游玩项目和上百处景点。其中,游客最喜欢的泰山花海种植了美国银枫、北美红槭等彩色叶新树种100余种、乔灌木1.3万株、花卉100余种,以玫瑰岛、紫薇岛等岛屿为游览节点,通过11座独具特色的景观桥将小岛和水系连接,四季如春,美不胜收,吸足眼球。休闲沙滩总面积10万平方米,散发浓郁的海滨风情,游客既可以在沙滩沐浴阳光,也可以在水中聆听音乐、观看电影,体验美轮美奂的内陆海滨浴场魅力。

(四)延伸拓展旅游圈,推动经济增效益

天颐湖水利风景区积极融入泰城全域旅游业发展。从2017年开业,累计接待游客约710万人次,收入约2.3亿元。通过谋划酒店集群项目,建成了与景区一脉相承的“花筑·天颐精品酒店”、“花筑·木屋度假酒店”、天颐主题餐厅等,配备了观光小火车、观光船、游览车等服务设施,打通旅游服务“最后一公里”。

不断完善周边“吃、住、行、游、购、娱”各业态要素,培育了尚客优、瀚源、贝壳等高端酒店及民宿集群,大幅提升住宿品质。开发了北留小吃街、膏城小吃街,供游客们品尝特色美食。以“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为基调,成功打造郁金香节、沙滩音乐节、环湖马拉松、摄影大赛等大型主题活动。采用“互联网+旅游”模式,与携程、去哪儿等OTA平台合作广揽客源,使景区游客逐渐从“流量”向“增量”转变,游览方式从“单一景区”向“全域旅游”转变,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五)携手联动周边镇,助力乡村再振兴

天颐湖水利风景区积极探索以全域旅游带动精准脱贫的路子,加强与周边乡镇联动,以“党建+乡村振兴”为抓手,引导各村党组织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建设特色采摘园、油菜花田、大型水上游乐项目等,推动传统旅游要素与文化、康养等关键要素融合。

景区在建设之初,优先安排当地劳动力参与建设,以贫困户为先。景区建成后,为周边5个乡镇提供了景点服务、商品售卖、保洁保安等500余个就业岗位。当地群众通过务工、发展民宿等形式,纷纷在家门口就业,共享旅游发展成果。景区的发展对实现周边区域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积极打造研学游,赋能文旅广融合

2018年以来,天颐湖水利风景区充分挖掘水文化内涵,探索打造文旅研学基地。将“艰苦奋斗、团结互助、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胜利渠精神,作为研学的宝贵财富,研发了“战天斗地、人民胜利”“漫步天颐湖畔、探寻胜利文化”等课程,让学生了解12万群众建造胜利水库和胜利渠的历史,实际操作建渠工具,培养学生对“胜利渠”精神的认同感,传承和发扬优良文化。另外,景区紧扣中小学教材,研发了泰山花海种植体验、梦想小镇皮影、扎染、飞行模拟体验、3D打印等12套特色研学课程。目前,研学队伍已走过景区里程23万公里,历时5万小时,接待7万余人次。研学基地先后荣获齐鲁研学旅行联盟共建基地、泰安市第一批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不忘初心、艰苦奋斗”课程荣获第二届山东省研学旅行创新线路设计大赛三等奖,为泰城文旅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典型经验

天颐湖水利风景区从规划、建设到投入运营,始终践行“两山论”的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创新“水旅游”讲好“水故事”,依托水库资源,进行多维设计,打造了特色鲜明的水利景区;通过做好“水文章”走活“生态棋”,探索出修复水生态环境的新模式,不但建设出宜居新家园,还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通过做强“水经济”走好“共富路”,延伸拓展旅游圈、赋能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提升了经济和社会双效益。在政府、市场“两只手”强有力的推动下,天颐湖水利风景区不断释放旅游业转型发展新动能,发展成为更具新时代特色的亮丽名片,将“绿水青山”转化成了“金山银山”,为水利景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样板。

推荐单位:山东省水利厅

责编: 廖梦均  
 
 
进入无障碍阅读